安全管理网

你知道古人对待安全有哪些观点吗?

作者:胡正云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6月27日

孔子:“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意思是:遭遇危险的,是安逸地担当官职的人;灭亡的,是保全自己能活在世上的人;混乱的,是靠别人帮助治理的结果。所以君子处安稳环境不忘防范危险;生存不忘记还有灭亡的可能;安定太平不忘记加强治理,所以自身能够安全并且国家也可以保全。

孔子:“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意思是: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这包括两方面:一是防患于未然,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

孟子:“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意思是:生命诚可贵,古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更重视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价值的人不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岩墙下,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为人类为天下做更大的贡献,千万不要把生命置于危险之地,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老子:“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意思是:春秋时期战乱连绵,不要往虎狼堆里钻,不要朝有兵刃的方向走,也就是不要前往危险的地方。

庄子:“安危相易,福祸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意思是:安全与危难相互转变,灾祸与幸福相互催生,缓慢与急促相互交接,聚合与分散相互形成,此现象的名称与实际都能理出端绪,精细微妙之处都能记载。

左丘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荀子:“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期未然为防,发而止之为救,行而责之为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意思是:在不好的事情发生之前阻止是上策;不好的事情刚发生时阻止次之;不好的事情发生后再惩戒为下策,这段文字从理论上阐述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刘昼:“识之暗者,皆以小害易微之事,以至于大患。祸之至也,人自生之”。意思是:见识不明的人,都是因为忽视那些细小的有害之事,而最终酿成大患,细微过失的积累,常常会酿成不可预料的灾祸。

司马相如:“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意思是:在事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事情的发生,可以在危险出现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避免危险的方法,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再去寻求对策。

刘向:“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意思是:祸患的发生大多是因为事情初期的怠惰和松懈。

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是:小沟小河乱石多,水流湍急,所以人们都非常的谨慎,一年到头也不曾听说有淹死人的事情,反而是在水流平静、并没有石头的地方,经常听说有人被淹死,这就是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对安全的重要性。

朱用纯:“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是:天还未下雨前,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这就是强调了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重要性。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刘备告诫儿子,行事要分善恶,而不能因为事情的大小而失了为或不为的原则,告诉我们隐患不分大小,同样可以造成大祸。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矣;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我们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学习,就是为了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一点小小的火星,可以使百尺房屋焚毁,喻小事不注意定会酿成大祸。

《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徒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人,幸而得息。”意思是:我听说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远地迁移.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