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企业社会责任背后的安全生产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0月08日

  培训先行

  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对员工,对所有的安全生产操作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应该是企业来做,政府是监管,制定各种法规来对它进行管理。山东平阴发生过这样一起事故,一个工人正在清扫搅拌机,他的伙伴竟然合上了电闸,结果,脑袋硬生生地给搅掉了。事故调查时,肇事者竟然说:“不知道后果会这么严重。”类似于这种现象普遍存于一些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加之交通运输、煤矿业等,在这些企业当中,全员培训成为他们的真正缺失点。

  安全培训是实现有效安全生产的对策。从安全事故来说,安全事故都是技术性的事故,不是不能避免的,只要预案做到位,照理说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强调抓安全事故应该是装备、管理和培训并重,其中教育培训就应通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加强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

  相关人士在涉及到安全培训这个问题时这样解释,如果是一个安全员,做消防的,就应该掌握这个领域的安全技能,只有教育培训到位以后,工程、技术投入包括监督管理各个对策才能够落实到位。从这点上讲,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就应该首先对招聘人员的技能、受教育程度进行全方位的审核,从源头上解决安全问题。当然,在生产过程中,管理培训人员就应该随时随地地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方面的培训。如果一个管理者,什么都懂,不进行培训,就是设备再好,该出事故还是出事故。石油这几年总出事,钱到位了,设备也齐了,人还是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教育培训,这就不是一时的教育培训,而是长期的教育培训。

  安全培训也是实现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根本守则,祁有红认为安全培训必须先行。有的企业在进行安全培训时,就围绕岗位进行培训。岗位应该担负什么责任,应该具备什么技能,应该了解哪些规章制度,都让员工自己用书面的形式进行岗位描述,尤其是责任描述,然后自定方案,自主落实。这种培训先行、责任描述、自定方案、自主落实的路线强化了执行,把培训的结果落到实处。

  日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在人看来就像演戏。丰田公司在进行每一项生产之前,都要将具体的工作、生产程序“排练”一遍。所有员工都是演员,并且按照固定的脚本进行:可能发生异常——进行异常处理——找出危险性——制定相应的对策——将对策要领化——根据要领对员工进行培训——继续追踪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这些都建立在培训基础之上。然而,也正是这样一种方式,让他们把事故降低到底线。  

  建安全绩效考评

  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一般都很重视考评,考评也是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安全考评现在已经成为影响各个企业安全业绩最重要的一环,可不少企业安全考评随意性比较大。祁有红在讲述一家国内某著名企业制定的一套安全管理系统文件时说,文件洋洋洒洒十几万字,装满了整整一个档案袋,里面规定的基本程序看上去科学而又规范,但是,考评在里面只有一项条款,仅百十个字。这样,一整套的科学管理程序就不能落到实处。

  如何考评才能科学有效?绩效测量和检测。这是由国际劳工组织中政府、雇主及员工组织三方代表共同做出的一套方案。在绩效测量操作中,首先应该明白安全考评的目的,确定企业的安全方针和目标是否得到实施,风险是否得到控制。绩效测量,重点检测各项具体计划、绩效标准和目标是否实现,系统检查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流程的安全合理性;全面检测厂房、车间、场地等作业环境和设备状态;对员工实施健康监护,以确定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安全考评的结论包括三个方面:安全绩效的反馈信息;日产的危害辨识、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的信息;为改进危害辨别、危险控制,为员工安全行为激励政策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绩效测量应以个人、岗位为基础,考评整个组织的安全绩效。其前提条件是责任明确,人力资源财务保证,内外部绩效测量和监测利益的超脱性,制度完善、流程改进、奖勤罚懒等措施的跟进。考评的标准出台以后,专业的管理部门就应该对考评者和被考评者进行辅导,让他们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一工具考评,这样才能让考评程序化、制度化、经常化,企业的安全才能实现。安全考评不但是人力资源或者安全管理部门的专利,而应该是各级管理者的常规武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