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

作者:罗云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12日

一、 安全文化的起源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仅仅是近十余年的事。具体说,最初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和要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认识到“核安全文化”对核工业事故的影响。当年,美国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1988年在其“核电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透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其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91年编写的“75—INSAG—4”评审报告中,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

  我国核工业总公司不失时机地跟踪国际核工业安全的发展,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研究成果和安全理念介绍到我国。1992年《核安全文化》一书的中文版出版。1993年我国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我国的安全科学界把这一高技术领域的思想引入了传统产业,把核安全文化深化到一般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领域,从而形成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

  二、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

  依据历史学,人类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生存而生存,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其发展可分为四大阶段。17世纪前,人类安全观念是宿命论的,行为特征是被动承受型的,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纪末期至本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观念提高到经验论水平,行为方式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这种由被动式的行为方式变为主动式的行为方式,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安全观念,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高技术的不断应用,如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步。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脉络见下表。

表1 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脉络

时代的安全文化

观念特征

行为特征

古代安全文化

宿命论

被动承受型

近代安全文化

经验论

事后型,亡羊补牢

现代安全文化

系统论

综合型,人机环对策

发展的安全文化

本质论

超前、预防型

  对安全文化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人们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自觉的运用和实践,人类安全文化的内涵必定会丰富起来;社会安全文化的整体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高;企业通过建设安全文化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创造有效预防事故的人文氛围和物化条件的效果将会显现。只要有努力的安全文化建设之实践,必然会结出现代的安全文化之硕果。

  通过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已初步认识到:安全文化的发展方向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新技术、面向社会和企业的未来,面向决策者和社会大众;发展安全文化的基本要求是要体现社会性、科学性、大众性和实践性;安全文化的科学涵义包括领导的安全观念和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为人类安康生活和安全生产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人文氛围和物态环境。

  三、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

  要对安全文化下定义,首先需要引用文化的概念。目前对于文化的定义有100余种。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领域,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是不同的。 在安全生产领域,一般从广义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涵义,这里的文化不仅仅是通常的“学历”、“文艺”、“文学”、“知识”的代名词,而应从广义的概念来认识,“文化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物质的总和”。由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对安全文化的不同定义。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多种。归纳一些专家的论述,一般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类。

  ● “狭义说”的定义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企业文化范畴等。如:1991年国际安全核安全咨询组在INSAG—4报告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西南交通大学曹琦教授在分析了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里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反映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并指出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现代管理的特点。上述两种定义都具有强调人文素质的特点。其次还有定义认为: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以企业安全生产为研究领域,以事故预防为主要目标。或者认为:安全文化就是运用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文艺、安全文学等文化手段开展的安全活动。这种定义主要强调了安全文化应用领域和安全文化的手段方面。

  ● “广义说”把“安全”和“文化”两个概念都作广义解,安全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文化的概念不仅包涵了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等人文方面,还包括物态文化、环境文化等硬件方面。广义的定义有:

  1. 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组织认为,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定义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在定义中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成分,因此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

  2. 中国劳保科技学会副秘书长徐德蜀研究员的定义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城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3. 我们认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这种定义建立在“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的概念基础上。在安全观方面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全民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等;在文化观方面既包含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括行为、环境、物态等实践和物质的内容。

  上述定义有如下共同点:1)文化是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既包涵主观内涵,也包括客观存在。2)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安全素质,要提高人的安全素质需综合的系统工程;3)安全文化是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表现出来的,并具有层次性;4)安全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的范畴;5)安全文化的最重要领域是企业,要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

  上述定义的不同点在于:1)内涵不同,广泛的定义既包括了安全物质层又包括了安全精神层,狭义的定义主要强调精神层面;2)外延不同,广义的定义既涵盖企业,还涵盖公共社会、家庭、大众等领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