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如何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工作的影响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4月22日

  航空安全是民航工作的永恒主题,而人是安全生产的主题,是保证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据有关机构对国内外民航飞行事故、差错统计,80%以上的飞行事故差错与人为因素有关。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解决人为因素的途径。人为因素研究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从人——机——环系统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界面的协调,通过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机系统,达到防止事故差错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因此,要提高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延长安全保障周期,就必须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作用。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减少航空安全工作的人为因素影响。

  一、由“破窗理论”想到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试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摆放不同位置,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并将顶窗打开。结果不出一天,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的车被人偷走,前一辆摆了一周安然无恙。随后,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几小时后这辆车也不见了。于是,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提出“破窗理论”,如有人打破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纵容他们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就给人以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事故和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笔者认为,“破窗理论”不但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现象,而且也深刻地诠释了航空“安全制度”的重要性,为我们落实规章制度、防范不安全事件与减少人为因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首先,“破窗实验”证明,汽车被盗,是由于“打开车窗玻璃”和“打破车窗玻璃”的无序状态是人为带来的。同样,航空安全制度的不落实也绝非无缘无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些员工擅自地打破了“制度之窗”,致使制度落实出现“口子”和漏洞,组织上又未及时进行“堵塞”与“维修”而造成的。

  其次,“破窗理论”说明,有序“窗户”的被打破是渐进的,同时,航空安全制度被“破窗”,也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平时不注意员工诸多小小的“破窗”之举或仅把“三到位”挂在嘴上,很少落实在行动上,不及时发现和制止个别员工“破窗”行为,对其进行教育和处理,更不会去对已被打破的“窗口”进行“维修”。长此以往,不但效仿“破窗”的员工会多起来,而且安全制度“口子”也会愈来愈大。这种制度不落实的发展过程,必然导致事故征候乃至事故的频发。

  “破窗理论”深刻地明示我们,减少人为因素需加强安全教育,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育员工不做“破窗”人。企业要把落实安全制度的教育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中去。通过教育要使大家站在行业高风险特点的高度,充分认清落实规章制度对于确保航空安全的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增强自觉性,养成按序行事,照章办事的习惯,不做“破窗”的第一人,也不效仿他人去“破窗”,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落实安全制度的浓厚氛围。

  (二)激励员工自觉做“补窗”人。人的思想认识,安全责任感,业务技术乃至设备状况等都可能成为直接影响制度落实的因素,稍不注意,就可能使制度出现“缺口”和漏洞,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窗”。此外,单位应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励员工及时进行“补窗”,堵塞漏洞,把损失降到最小。

  (三)安监部门做好防范“破窗”的监管人。对于安全监察部门来讲,没有真正的监督,就没有真正的执行。监督是执行力的灵魂。不断地监督和跟进,能够有效暴露计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有效纠正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偏差。IBM的CEO郭士纳提出:“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发现哪个环节最薄弱,就制定相应的制度,反复督促检查,直至工作出现显著改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