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城市道路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作者:荆新轩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09日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日趋繁忙,尤其是城市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要求城市道路交通必须承担前所未有的迅猛增长。

  其中的问题愈演愈烈,必然会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如何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尽力减少事故,对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事故并非仅仅出自人的行为

  人们通常认为,在大量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每一起都与人有关。的确,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车辆是由人驾驶的,道路是由人来使用的;车辆和道路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而人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因此人们很容易就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事先采取正确的措施、实施正确的行为,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这似乎与我们时下流行的某种理念相吻合,即: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或许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各种交通事故中,人的不当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于是,针对这一点,我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并采取多种措施,从许多方面对人们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

  然而,道路交通安全有其特殊性。道路交通是一个涉及人、车、路、环境的动态系统工程,鉴于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单纯地强调某一部分的作用而割裂系统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显然是很不全面的。本文拟从城市道路条件及环境的角度,对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作一个分析。

  来自欧洲联合经济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70%的事故是由于道路的缺陷所致。法国国家保险公司在详细研究了1000多起事故后得出结论,那些通常被视为驾驶员的错误所导致的事故背后,往往隐含着相当比例的道路因素。

  目前,一些专家在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常采用的方法一般有:绝对数法、事故率法、事故强度分析法、概率和数理统计法、模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灰色评价方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对国内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与此同时,除了城市道路自身的规划与设计外,城市道路的公共设施及其他一些人文条件,也对交通安全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事实证明,把大量的交通事故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人,虽然有利于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同时也有利于对参与交通者的教育与培训,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看,这种观念并不有利于道路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弊大于利。

  正如国外一些调查研究所证实的:每一起交通事故都不同程度地涉及道路使用者、车辆和道路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考虑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时,不但要考虑到人为因素,还要考虑到道路条件与道路环境,并针对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我们认为,许多看似人员的操作失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困难的道路条件引起的。这就要求在城市道路的规划与设计中,一定要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体现人性化的原则,以求产生最大的安全效益。

  城市道路条件的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的特点一般是: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交通量大,车辆多而类型杂,车速差异大,交叉路口多,道路两侧建筑物密集,道路交通量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市中心道路一般都存在早晚高峰的不同状况,还常伴有交通管制等特殊情况的发生。

  在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中,良好的道路线形、平整坚固的路基路面、视野清晰的交叉口、结构坚固且净空合理的桥隧建筑物,都能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有利条件。相反,道路线形有缺陷、路面抗滑能力低、交叉口控制不合理、桥隧建筑物净空和结构不规范等等,往往是导致事故生发的间接与潜在的原因。

  由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对城市道路提出了基本要求: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畅通;反映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地上地下城市管线和其他公用设施提供空间;满足城市救灾避难和日照通风的要求。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人与车交通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分道的要求。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