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推进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作者:赵铁锤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3月07日

编者按:11月10日,2003年安全文化与小康社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此次会议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办、国家局宣教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本文是赵铁锤副局长代表国家局在会议上做的报告。

推进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舆论氛围和智力支持
这次安全文化与小康社会国际研讨会,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无论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发言、讨论的水平和深度,都较以往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说明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正在得到加强。这是各方面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的结果,也包含着在座各位的辛勤劳动。为此,我代表国家局向今天到会的各位中外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安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国家局对这项工作一向重视,连续三年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的安全文化研讨会,总结交流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成绩和好经验,探讨开拓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在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声势。今年四月,又在上海召开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分析了宣传教育以及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强调要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安全生产法》。同时集中力量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在全社会唱响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主旋律,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党的十六大以来,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形势发展很快,安全生产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安全文化建设应当得到进一步加强。

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抓好安全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十六大以来,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先后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安全生产形式的稳定好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决定》提出要把建立生产安全许可制度,纳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把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纳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在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包含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刻内涵,而且为安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技术素质,直接决定着安全生产的状况。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能动作用,可以指导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文化所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它涉及人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等,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管理方法、科技进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安全意识的淡漠,以及对事故和风险分析判断上的偏差,给生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尽快提高大众的安全文化素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安全状况稳定好转的基础和前提。

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研究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正确把握安全文化与小康社会的关系,增强抓好安全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安全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体现了文化与小康的结合,找准了安全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因此,正确把握安全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对于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的宏伟蓝图。未来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综合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中,安全生产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劳动者生命安全切实得到保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每前进一步,安全生产就应当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还是“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其中每一项工作都是和安全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那么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会蒙受巨大损失。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全民族安全文化素质,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安全文化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安全认识。通过大量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使人们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态度和信念,树立科学的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等,可以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们的安康生活提供正确的指导。

安全文化可以不断更新人们的安全观念。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可以给人们提供适应改革、开放进取的安全新观念和新意识,使其对安全的价值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用新的安全理念指导自身的活动,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

安全文化可以凝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爱生命的大众安全文化,是保护企业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新风尚。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发生趋同性。安全文化可以使大众对安全与健康、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产生正确的理解和一致的看法,从而凝聚人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巨大的合力。

安全文化可以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将会使人们加深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安全规章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安全知识及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是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和生活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

安全文化可以广泛地传播安全知识。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采取各种传统有效的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对人们进行传统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进行各种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安全法规等的教育,从而广泛地宣传和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科学技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安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上,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愿望,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一定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从更高的层次上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要把安全文化当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人民对安全文化的需求和愿望。

要把创造先进文化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其先进性也体现在以人为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安全建设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但是,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仍然存在,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还远未形成,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先进的安全文化还反映在人们科学健康的安全理念上,反映在依法治理安全的法制观念上,而在这方面,由于受现阶段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等条件的限制,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努力推进安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要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要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安全文化事业,通过先进的技术,推动安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要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成果,为我国安全文化建设服务。要进一步改善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含量,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和层次的提高。

安全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特别是经济成份的多样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劳动用工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都对安全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需要大家不断地分析、研究,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安全文化。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与推广,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文化水平,使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有一个长足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做出贡献!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