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焦化厂焦炉炉顶操作工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作者:ZEn.Zhang  
评论: 更新日期:2025年08月16日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焦化厂焦炉炉顶区域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旨在规范其作业流程,加强职业卫生防护,保障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二、职业病危害识别

1.粉尘危害

- 装煤过程中,煤料从装煤车落入炭化室时会产生大量煤尘。这些煤尘粒径细小,易在空气中悬浮,炉顶操作工在附近作业时,吸入后可能引发尘肺病。

- 日常对炉顶设备及区域进行清扫时,附着在设备表面和地面的积尘会因清扫动作扬起,增加空气中粉尘浓度,加大吸入风险。

2.化学毒物危害

- 苯系物:焦炉在炼焦过程中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当炉门打开时,这些苯系物会挥发到周围环境中。苯系物具有脂溶性,易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造成损害,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 一氧化碳:焦炉内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炉门开启瞬间,若通风不良,一氧化碳可能泄漏至操作区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高于氧气,一旦吸入,会阻碍氧气输送,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缺氧,引发急性中毒。

- 焦炉逸散物:焦炉运行时会有多种复杂的逸散物质,包含多种有机(如萘、蒽、苯酚等)和无机成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长期暴露其中,可能对呼吸道、皮肤等造成刺激和损害,增加患病风险。

- 煤焦油沥青烟:煤焦油沥青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操作时沥青烟可能逸出,被人体吸入后,可能引起呼吸道炎症、皮肤病变等,且具有潜在致癌性。

- 苯并芘:作为一种强致癌物质,在焦炉高温炼焦条件下产生。炉门工在作业时若吸入含苯并芘的烟雾,长期积累会大大增加患癌风险,特别是肺癌等。

3.物理因素危害

- 高温:焦炉内部温度高达1000℃以上,炉顶操作工在炉顶作业时,会受到来自焦炉的高温辐射。长时间处于这种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容易出现中暑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热射病,危及生命。

- 噪声:炉顶区域的机械设备,如装煤车运行、推焦作业时的机械碰撞、上升管放散等都会产生噪声。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对操作工的听力造成损害,引发噪声性耳聋。

三、职业病危害防护

1.个体防护用品

- 防尘口罩:应佩戴符合GB2626-2019标准的KN95及以上等级防尘口罩,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能有效过滤煤尘和其他粉尘。每次使用前要检查口罩的密封性,查看滤棉是否堵塞或损坏,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 防毒面具:针对苯系物和一氧化碳等化学毒物,配备相应滤毒罐的防毒面具。在进行可能接触高浓度毒物的作业,如处理泄漏、检查特殊设备等情况时,必须正确佩戴防毒面具。使用后要按照规定进行清洁、保养,并定期检查滤毒罐的有效期,过期滤毒罐及时更换。

- 隔热服:穿着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防火隔热服,以抵御高温辐射对身体的伤害。隔热服如有破损、孔洞等影响隔热效果的情况,应及时更换。同时,可佩戴隔热手套,保护手部免受高温伤害。

- 防噪声耳塞或耳罩:根据作业环境噪声强度,选择合适降噪值的耳塞或耳罩。在作业前正确佩戴,确保能有效降低噪声对听力的损害。耳塞应定期清洗,耳罩需检查头带弹性及密封垫完整性。

2.工程防护措施

- 通风设施:焦炉炉顶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如通风机、通风管道等,加强炉顶区域的通风换气,及时排出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定期对通风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 密闭与隔离措施:对装煤口、上升管等易产生泄漏的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减少苯系物和一氧化碳等毒物的泄漏。在炉顶操作区域设置隔热屏障,如隔热板、隔热墙等,减少高温辐射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 降噪措施:对炉顶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或部件磨损而产生的异常噪声。对噪声源采取减震、消声措施,如在装煤车、推焦车等设备的发动机、传动部件处安装减震垫,在上升管放散口安装消声器。

3.高温防护管理措施

-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根据气温和作业环境温度,合理调整炉顶操作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在高温时段,适当增加休息次数和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例如,可采用轮班制,缩短单次高温环境作业时长。

- 提供防暑降温饮品和药品:在作业现场配备充足的防暑降温饮品,如含盐清凉饮料、绿豆汤等,供劳动者随时饮用。同时,准备常用的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人丹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中暑症状。

- 设置防暑降温休息场所:在焦炉附近设置专门的防暑降温休息场所,场所内配备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确保环境凉爽舒适。让炉顶操作工在休息时能迅速降低体温,恢复体力。

四、操作前准备

1.设备检查

- 装煤设备:检查装煤车的机械传动部件是否正常,如链条、齿轮等有无松动、磨损。查看电气系统是否正常,包括电缆、开关、仪表等,保证无漏电、短路现象。检查装煤口的密封装置是否完好,密封性能是否良好。

- 其他设备:检查炉顶的栏杆、平台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查看各种仪表(如压力计、温度计等)是否正常工作,显示是否准确。

2.防护用品检查

- 仔细检查防尘口罩的滤棉是否堵塞、变形,口罩带是否牢固,口罩与面部贴合处的密封胶条是否完好。

- 查看防毒面具的面罩有无破损、老化,呼气阀、吸气阀是否正常工作,滤毒罐是否在有效期内且安装正确。

- 检查隔热服有无破损、孔洞,拉链、纽扣能否正常使用。隔热手套是否完好,隔热性能是否良好。

- 检查防噪声耳塞或耳罩的弹性是否良好,耳塞表面是否光滑无破损,耳罩头带调节是否灵活。

3.环境检查

- 观察炉顶区域是否有异常冒烟、冒火现象,检查炉体是否有裂缝、泄漏等情况。

- 查看作业区域的通风状况,通风口是否畅通,有无堵塞。检查周围的警示标识是否清晰、齐全,如高温警示标识、有毒有害气体警示标识等。

五、炉顶操作流程

1.装煤操作配合

- 在装煤车到达炉顶装煤位置前,提前清理装煤口周围的杂物和积尘。

- 装煤车就位后,协助装煤车操作人员进行装煤口的对接,确保对接紧密,防止煤尘泄漏。

- 在装煤过程中,观察煤料的下落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装煤车操作人员停止装煤,并采取相应措施。

- 装煤结束后,清理装煤口残留的煤料,关闭装煤口密封盖,确保密封良好。

2.炉顶巡检

- 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和时间间隔,对炉顶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装煤设备、上升管、桥管、阀体等设备的运行状况,查看是否有泄漏、损坏等情况。

- 检查炉顶平台、栏杆的安全性,确保无松动、变形。检查各种仪表的显示是否正常,记录相关数据。

- 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向相关人员报告,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应急处理

1.粉尘、毒物泄漏应急处理

- 一旦发生粉尘或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佩戴好防毒面具。

- 立即通知周边人员撤离现场,并向车间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小组报告泄漏情况,包括泄漏位置、泄漏物质、影响范围等信息。

-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尝试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如关闭相关阀门、封堵泄漏点等。同时,开启应急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 若有人员吸入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区域,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送医救治。

2.火灾、爆炸应急处理

- 如遇炉顶区域发生火灾,操作人员应立即使用附近配备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消防砂等)进行灭火。灭火时,要注意自身安全,按照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正确操作。

- 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并向车间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小组报告火灾情况,包括火灾发生的位置、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信息。

- 若火灾可能引发爆炸,操作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撤至安全区域。撤离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 在安全区域等待消防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到来,并提供相关信息,协助进行救援工作。

3.中暑应急处理

- 若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乏力、恶心等,应立即停止作业,转移至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休息。

- 解开上衣领口、腰带等束缚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

- 让中暑者饮用适量的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等解暑饮品。若中暑症状严重,如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在现场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期间持续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七、作业后清理

1.设备清理

- 清理装煤口、上升管等设备上残留的煤料、焦油等杂质,确保设备表面干净整洁。

- 对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清理和保养,放回指定位置存放。

2.作业区域清理

- 清扫炉顶平台上的粉尘和杂物,将收集的粉尘和杂物运至指定地点处理。

- 检查作业区域的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隔热屏障、噪声防护设施等,如有损坏及时报修。

3.防护用品清理与存放

- 摘下防尘口罩,按照说明书要求清理滤棉或更换新滤棉,将口罩存放在清洁、干燥处。

- 对防毒面具进行清洁,用湿布擦拭面罩,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将滤毒罐取下妥善保存(如需要),将防毒面具整体存放于专用存放箱内。

- 脱下隔热服,检查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及时修补。将隔热服清洗干净,晾干后折叠整齐,存放在指定位置。隔热手套进行同样的检查和清理存放。

- 清洗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去除污垢和汗液,晾干后放入专用收纳盒存放。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