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6月11日

        (2)、刷大两帮的安全措施:
        ①、如果巷道顶部宽度不需要加大,顶梁可以复用,可在靠近巷道两帮各打一根点柱托住旧梁,或者架设托板梁顶住或托住旧柱旧梁再松动较好一帮得柱腿,并拆除柱腿后面的支护材料,然后摘掉柱腿进行巷帮刷大。
        ②、巷道刷大到需要的宽度后挖柱窝、栽柱腿,并将顶刹紧背严,用同样的方法刷大巷道另一帮。
        ③、如果顶梁需要更换,则要先将顶柱或抬棚等拆掉,待回撤顶梁后再上好新梁,顶柱或抬棚拆掉时,要随时观察顶板情况,顶板状况不好,要缩小回撤范围,甚至停止回撤工作,护好顶板后再进行。
        断面刷大的安全措施:
        ①、旧巷顶板较完好,支架比较完整时,先将需要刷大的巷道支架护帮护顶材料拆除,松动顶梁和柱腿,并用撑柱叉撑住两帮柱腿,回撤顶梁,再回撤柱腿。
        ②、支架回撤,待浮矸清理掉后进行刷大,支架回撤时,如果发现顶板有异兆应立即停止回撤,先处理顶板。
        ③、巷道顶板稳定状况不好时,应先挑巷道顶部,从巷道一边逐渐进行,挑顶时随时注意附近顶板和巷道两帮情况,挑顶过程中用笆片或木板等托住顶板掉矸。
        ④、挑顶后再刷帮,回撤旧棚腿。
        ⑤、当巷道刷到需要的高度和宽度时,再挖柱窝,栽柱腿、上顶梁,将顶帮刹紧背严。
        三、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止措施
        嘉龙煤矿11702采面顶板破碎,淋水大、地质构造复杂,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局部冒顶事故防治
        1、局部冒顶的征兆:
        ①、顶板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断梁折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的声响,铰接顶梁的楔子被弹出或挤出;底板软时支柱发生钻底现象,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
        ②、顶板掉渣,顶板破裂严重时,断梁折柱就要增加,并出现顶板掉渣,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③、煤质变酥,煤壁片帮增多,范围增大,工作面钻眼省力。
        ④、顶板出现裂缝,裂缝张开,裂缝增多。
        ⑤、顶板出现离层。检查顶板时要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若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离层。
        ⑥、顶板发生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造成棚顶托空,支架松动造成冒顶。
        ⑦、瓦斯出现异常,瓦斯涌出量忽然增大。
        ⑧、顶板淋水增大。
        2、工作面局部冒顶发生的规律:
        ①、局部冒顶大多数发生在工作面的初次来压阶段,正常回采时冒顶次数相对较多。
        ②、工作面冒顶事故多发生在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放顶线处,煤壁机道区,地质破碎带等地点。
        ③、放炮落煤后、放顶时、刚开工、快下班时,是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多发时间。
        ④、多数冒顶事故是由于“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作业人员麻痹大意,图省事、怕麻烦、撞大运、不在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工程质量低劣所造成。
        3、工作面冒顶事故易发生的地点:工作面放顶线和煤壁线;工作面上下出口;地质构造变化造成的破碎区域。
        4、工作面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
        ①、工作面支架方式要与顶板岩性适应,不同岩性的顶板要采用不同的支架方式,这是避免局部冒顶的重要措施之一,如较坚硬的顶板可采用点柱,松软易碎的顶板就要用棚子,并用背板、竹笆背实,对较破碎的顶板,必须选择能及时支护的、顶板悬露面积较小的自移式支架。
        ②、采取措施预防冒顶。要做到靠近煤层顶板的炮眼眼底要与顶板离开0.2-0.3m的距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炮眼布置、角度、装药量、一次爆破量进行,防止崩倒支架,形成过大的空顶面积和空顶距。
        ③、工作面落煤后要及时支护。落煤后,受到运输机弯曲段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紧接着打基本柱,顶板悬露面积大,时间长,因此,应采取超前挂梁或打临时支柱的办法及时支护,防止局部冒顶。
        ④、在推移输送机时,有较大面积的顶板不能用支柱支撑,对容易冒顶的破碎顶板,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⑤、工作面上、下出口处理要有特殊支架。一般要求在上下出口范围内架设抬棚或木垛等,加强维护。
        ⑥、采取正确的回柱方法,防止顶板压力集中在局部支柱上,造成局部顶板破碎及回柱困难。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⑦、严格执行各项顶板管理制度。例如敲帮问顶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金属支柱检查制度、顶板分析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
        ⑧、保证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加快推进速度。
        (二)、大冒顶事故的防治
        1、大冒顶的征兆:
        ①、顶板的征兆:顶板连续发生断裂声,声音的频率和音响增大,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出的声音,有时采空区内顶板发出像闷雷的声音,这是老顶和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的声音;顶板岩层破碎掉渣,而其掉渣逐渐增多,顶板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并产生大量的下沉,下沉速度增大;底板出现底鼓或裂缝。
        ②、煤帮的预兆: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大,煤壁出现明显的受压和片帮现象。煤壁受压后,煤质变酥,片帮增多。使用电煤钻打眼时,钻眼省力。
        ③、支架的预兆:使用金属支柱时,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听见支柱受压后并发出的声音。当顶板压力继续增加时,活柱迅速下缩,连续发出“咯咯”的声音。工作面使用铰接顶梁时,在顶板冲击压力的作用下,楔子有时被弹出或挤出。
        ④、含瓦斯煤层,瓦斯涌出量增加;有淋水的顶板,淋水增加。
        2、工作面经常大冒顶发生地点
        ①、开切眼附近,这个区域上部顶板的坚硬岩层两边都受煤体支撑不易下沉,这就给下部软岩层直接顶的下沉创造了条件。
        ②、地质破碎带,如断层、皱曲附近,在这些地点直接顶岩层破断后易形成大块岩体并下滑、垮落。
        ③、老巷附近,由于老巷顶板一般破坏严重,直接顶易破断。
        ④、煤层角度大的地段,倾角大的地段由于重力作用而岩层沿倾斜下滑力增大。
        ⑤、顶板岩层淋水地段,顶板岩层含水使顶板裂隙容易张开或沿裂隙面滑动。
        ⑥、局部冒顶区附近。由于局部冒顶破坏了顶板的完整性,引起了顶板压力的变化,可能导致大冒顶。
        3、大面积冒顶的防治措施
        ①、加大支柱的初撑力和刚度。
        ②、提高支柱的稳定性;煤层倾角大或在工作面仰斜推进时,为防止顶板沿倾斜方面滑动推到支架,应采用斜撑、抬棚、木垛等特种支架来增加支架的稳定性。
        ③、严格控制采高,使直接顶冐落后破碎膨胀能达到原来采高。这种措施目的在于堵住冒落大块岩石的滑动。
        ④、采面从开切眼初采时不要反向开采;在初采时向相反方向采几排煤柱,如果是复合顶板,开切眼处顶板暴露日久已离层断裂,当在反向推进范围内初次放顶时,很容易在原开切眼处诱发推垮型冒顶事故。
        ⑤、掘进上下顺槽时不得挑顶掘进,否则就破坏顶板了顶板的完整性,易造成推垮冒顶事故。
        ⑥、对于坚硬的顶板采取高压注水或强制放顶。
        ⑦、加强矿压的预测预报。
        ⑧、大冒顶后的处理
        恢复工作面处理冒顶
        a 从工作面冒顶处的两头,由外向里,先用双腿套棚维护好顶板,保证后路畅通。棚粱上用板皮刹紧背严,防止顶板继续错动、垮落。梁上如有空顶,采用小木垛刹紧背实。
        b 边清理工作面边支护,把垮落的矸石清理并倒入采空区,砌筑成砂墩并接顶(砂墩长3米,宽2米),沿煤壁按0.8米的柱、排距投顶子(草鞋耙长0.5米,宽0.15米,厚0.1米),加强上、下安全出口的支护。
        c 如顶板冒落的矸石很破碎,一次整修不易通过时,可先沿工作面煤帮修通小巷,使风流贯通后,再从冒顶区的两头向中间依次放矸支护。
        开绕补巷过冒顶
        a 冒顶区在上、下出口时,可以沿工作面煤帮错过一段,留3-5米煤柱,由进风巷向工作面斜打一条补巷和采煤工作面相通,就可正常生产出煤。
        冒顶区在工作面的中部时,可以平行于工作面留3-5米煤柱,重新开一条开切眼。新开切眼的支架,根据顶板情况另行确定。
        未尽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