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热力工作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25年08月18日

本规程是参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对保证电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起了重要的作用。结合

XX 热力公司的现场设备操作和设备安全管理等,为了使规程

更能适应当前生产的具体条件,凡从事热力和机械工作的人员

都必须遵守本规程,并据以修订现场规程。企业各级领导人员

必须督促检查并带头贯彻执行,确保安全生产。本规程如有不

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地方,可在不降低安全水平的条件下,

制订相应的规定,报主管局批准后执行。

第1 条:各级领导人员都不准发出违反本规程的命令。工

作人员接到违反本规程的命令,应拒绝执行。任何工作人员除

自己严格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督促周围的人员遵守本规程。如

发现有违反本规程,并足以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者,应立即制

止。

第2 条: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井、坑、孔、洞或沟

道,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的盖板。在检修工作中如需将

盖板取下,必须设临时围栏。临时打的孔、洞,施工结束后,

必须恢复原状。

第3 条:所有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必须装

设不低于1050 毫米高栏杆和不低于100 毫米高的护板。如在

检修期间需将栏杆拆除时,必须装设临时遮栏,并在检修结束

时栏杆立即装回。原有高度1000 毫米的栏杆可不作改动。

第4 条:所有楼梯、平台、通道、栏杆都应保持完整,

铁板必须铺设牢固。铁板表面应有纹路以防滑跌。

第5 条:门口、通道、楼梯和平台等处,不准放置杂物,

以免阻碍通行。电缆及管道不应敷设在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

以免妨碍通行。地板上临时放有容易使人绊跌的物件(如钢丝

绳等)时,必须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地面有灰浆泥污,应及

时清除,以防滑跌。

第6 条: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常用照明,应该保证

足够的亮度,在装有水位计,压力表,真空表,温度表,各种

记录仪表的仪表盘,楼梯,通道以及所有靠近机器转动部分和

高温表面等的狭窄地方的照明,尤须光亮充足。在操作盘、重

要表计(如水位计等)、主要楼梯、通道等地点,还必须设有事

故照明。此外,还应在工作地点备有相当数量的完整手电筒,

以便必要时使用。

第7 条:禁止在工作场所存储易燃物品,例如:汽油、煤

油、酒精等。运行中所需小量的润滑油和日常需用的油壶、油

枪,必须存放在地点的储藏室内。

第8 条:所有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都应有保温,

保温层应保证完整。当室内温度在25℃时,保温层表面的温

度一般不超过50℃。

第9 条:生产厂房内外的电缆,在进入控制室、电缆夹

层、控制柜,开关柜等处的电缆孔洞,必须用防火材料严密封

闭。

第10 条:新录用的工作人员,须经过体格检查合格。工

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患有不适于担任热力和机械

生产工作病症的人员,经医生鉴定和有关部门批准,应调换做

其他工作。

第11 条: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不应有可能转动的机器绞隹

的部分;工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禁止

戴围巾和穿长衣服。工作服禁止使用尼龙、化纤或棉、化纤混

纺的衣料制做,以防工作服遇火燃烧加重烧伤程度。工作人员

进入生产现场禁止穿拖鞋、凉鞋,女工作人员禁止穿裙子、穿

高跟鞋。辫子、长发必须盘在工作帽内。做接触高温物体的工

作时,应戴手套和穿专用防护工作服。

第12 条:机器的转动部分必须装有防护罩或其他防护设

备(如栅栏),露出的轴端必须设有护盖,以防绞卷衣服。禁止

在机器转动时,从靠背轮上取下防护罩或其他防护设备。

第13 条:在机器完全停止以前,不准进行修理工作。修

理中的机器应做好防止转动的安全措施。如:切断电源(电动

机的开关、刀闸或熔丝应拉开,开关操作电源的熔丝也应取

下);切断风源、水源、气源;所有有关闸板、阀门等应关闭;

上述地点都挂上警告牌。必要时还应采取可靠的制动措施。检

修工作负责人在工作前,必须对上述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认

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

第13 条:禁止在运行中清扫、擦拭和润滑机器的旋转和

移动的部分,以及把手伸入栅栏内。清拭运转中机器的固定部

分时,不准把抹布缠在手上或手指上使用,只有转动部分对工

作人员没有危险时,方可允许用长嘴油壶或油枪往油盅和轴承

里加油。

第14 条:禁止在栏杆上、管道上、靠背轮上、安全罩上

或运行中设备的轴承上行走和坐立,如必需在管道上坐立才能

工作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

第15 条:应尽可能避免靠近和长时间的停留在可能受到

烫伤的地方,例如:汽、水、燃油管道的法兰盘、阀门,煤粉

系统和锅炉烟道的人孔及检查孔和防爆门、安全门、除氧器、

热交换器、汽鼓的水位计等处。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在这些处所

长时间停留时,应做好安全措施。

设备异常运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应停止设备运行。在

停止运行前除必须的运行维护人员外,其他清扫、油漆等作业

人员以及参观人员不准接近该设备或在该设备附近逗留。

第16 条: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

置。使用中不准将接地装置拆除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

第17 条:任何电气设备上的标示牌,除原来放置人员外,

其他任何人员不准移动。

第18 条:湿手不准去摸触电灯开关以及其他电气设备(安

全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外)。

第19 条: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不完整或带电

部分外露时,应立即找电工修好,否则不准使用。

第20 条: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人脱

离电源,并进行急救。如在高空工作,抢救时必须注意防止高

空坠落。

第21 条: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将有关设备的电

源切断,然后进行救火。对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以及发电机、

电动机等,应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1211 灭火

器灭火;对油开关、变压器(已隔绝电源)可使用干式灭火器、

1211 灭火器等灭火,不能扑灭时再用泡沫式灭火器灭火,不

得已时可用干砂灭火;地面上的绝缘油着火,应用干砂灭火。

扑救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火灾(如电缆着火等)时,扑救人

员应使用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第22 条:使用工具前应进行检查,不完整的工具不准使

用。

第23 条:大锤和手锤的锤头须完整,其表面须光滑微凸,

不得有歪斜、缺口、凹入及裂纹等情形。大锤及手锤的柄须用

整根的硬木制成,不准用大木料避开制作,应装得十分牢固,

并将头部用楔栓固定。锤把上不可有油污。不准戴手套或用单

手抡大锤,周围不准有人靠近。

第24 条:砂轮必须进行定期检查。砂轮应无裂纹及其他

不良情况。砂轮必须装有用钢板制成的防护罩,其强度应保证

当砂轮碎裂时挡住碎块。防护罩至少要把砂轮的上半部罩住。

禁止使用没有防护罩的砂轮(特殊工作需要的手提式小型砂轮

除外)。

使用砂轮研磨时,应戴防护眼镜或装设防护玻璃。用砂轮

磨工具时应使火星向下。不准用砂轮的侧面研磨。

无齿锯应符合上述各项规定。使用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锯片

的侧面,锯片应缓慢地靠近被锯物件,不准用力过猛。

第25 条:使用钻床时,须把钻眼的物体安设牢固后,才

可开始工作。清除钻孔内金属碎屑时,必须先停止钻头的转动。

不准用手直接清除铁屑。使用钻床不准戴手套。

第26 条电气工具和用具应由专人保管,每六个月须由

电气试验单位进行定期检查;使用前必须检查电线是否完好,

有无接地线;坏的或绝缘不良的不准使用;使用时应按有关规

定接好漏电保护器和接地线;使用中发生故障,须立即找电工

修理。

第27 条:使用电气工具时,不准提着电气工具的导线或

转动部分。在梯子上使用电气工具,应做好防止感电坠落的安

全措施。在使用电气工具工作中,因故离开工作场所或暂时停

止工作以及遇到临时停电时,须立即切断电源。

第28 条使用行灯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行灯电压不准超过36 伏。在特别潮湿或周围均属

金属导体的地方工作时,如在汽鼓、凝汽器、加热器、蒸发器、

除氧器以及其他金属容器或水箱等内部,行灯的电压不准超过

12 伏;

(2)行灯电源应由携带式或固定式的降压变压器供给,

变压器不准放在汽鼓、燃烧室及凝汽器等的内部;

(3)携带式行灯变压器的高压侧,应带插头,低压侧带

插座,并采用两种不能互相插入的插头;

(4)行灯变压器的外壳须有良好的接地线,高压侧最好

使用三线插头。

第29 条:电气工具和用具的电线不准接触热体,不要放

在湿地上,并避免载重车辆和重物压在电线上。

第30 条:在汽、水管道上进行长时间的检修工作时,检

修管段应用带尾巴的堵板和运行中的管段隔断,或将它们之间

的两个串联严密不漏的阀门关严,两个串联阀门之间的疏水门

或放水门应予打开。关闭的阀门和打开的疏水门或放水门应上

锁并挂警告牌。

第31 条:管道检修工作前,检修管段的疏水门必须打开,

以防阀门不严密时漏泄的水或蒸汽积聚在检修的管道内。拧松

管道或阀门的法兰盘螺丝时,须先把法兰盘上离身体远的一半

螺丝松开,再略松近身体一半的螺丝,使存留的汽、水从对面

缝隙排出,以防尚未放尽的汽、水烫伤工作人员。附近如有电

器设备,应加以遮挡以防汽、水喷到上面。如果管道上没有疏

水门,则须在检修工作负责人的监护下由熟练技工进行松螺丝

工作。

如果检修的管段上没有法兰盘而需要用气割或电焊等方法

进行检修时,应开启该管段上的疏水门,必要时尚应小心地慢

慢松开疏水门上的格兰,证实内部确定无压力或存水后,方可

进行气割或焊接工作。

第32 条:检修工作完毕后,检修工作负责人应会同运行

值班人员检查工作确已完结,加装的堵板已经拆除,管道已恢

复常态,工作场所已经清理完毕,所有检修人员已经离开,然

后才可取下警告牌和锁链。拆除堵板时,必须先把堵板的另一

侧积存的汽、水放尽。

第33 条不准在有压力的管道上进行任何检修工作。上

打卡子以消除轻微的漏泄,但必须经分场领导批准并取得值长

同意,并由分场领导人熟悉的人员,在工作负责人的指导和监

护下进行。在工作中还要特别注意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如螺丝

不要紧得过度,紧度要均匀,注意操作位置,防止汽、水烫伤

等)。

第34 条:在地下维护室内进行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必须

检查室内有无有害气体,检查的方法是可用仪器测量,也可使

用绳子吊下专用的矿灯或小动物作试验,但禁止用燃烧着的火

柴或火绳等投进地下维护室内来检查,以防止发生爆炸。在有

害气体的维护室内不准吸烟。

第35 条: 在可能发生有害气体的地下维护室或沟道内

进行工作的人员,除必须戴防毒面具外,还必须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绳子的一端紧握在上面监护人手中。如果监护人必须进

入维护室作救护,应先戴上防毒面具和系上安全带,并应另有

其他人员在上面作监护。

预防一氧化碳及煤气中毒,须戴上有氧气囊的防毒面具。

第36 条在有有害气体的地下维护室内工作,工作人员

应轮班倒换工作。

地下维护室和沟道内的温度超过50℃时,不准进入工作。

在40~50℃温度内工作,也应适当地轮换工作和休息。

第37 条凡在容器、槽箱内进行工作的人员,应根据具

体工作性质,事先学习必须注意的事项(如使用电气工具应注

意事项,气体中毒、窒息急救法等),工作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其中一人在外面监护。在可能发生有害气体的情况下,则工作

人员不得或听到容器内工作人员的地方,以便随时进行监护。

监护人不准同时担任其他工作。

第38 条:凡在离地面2 米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都

应视作高处作业,应按照本规定执行。凡能在地面上预先作好

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作,尽量减少高处作业。在架空线路

杆塔上工作时,除应遵守本章的有关规定外,应遵照《电业安

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的有关规定。

第39 条: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是工作,

高度1.5 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第40 条:安全带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定期(每隔6

个月)进行静荷重试验;试验荷重为225 公斤,试验时间为5

分钟,试验后检查是否有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试验记录。

不合格的安全带应及时处理。

第41 条: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

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禁止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

上。

第42 条: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用

绳拴在牢固的物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从高空坠落发生事

故。

第43 条: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

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

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第44 条: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要用绳系牢后往

下或往上吊送,以免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

第45 条:上下层同时进行工作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

固的防护隔板、罩棚或其他隔离设施。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第46 条:禁止将脚手架直接搭靠在楼板的木楞上及未经

计算过补加荷重的结构部分上,或将脚手架和脚手板固定在建

筑不十分牢固的结构上(如栏杆、管子等)。

第47 条:脚手板和脚手架相互间应连接牢固。脚手板的

两头均应放在横杆上,固定牢固。脚手板不准在跨度间有接头。

第48 条:脚手架接近带电体时,应做好防止触电的措施。

第49 条:脚手架上禁止乱拉电线。必须安装临时照明线

路时,木竹脚手架应加绝缘子,金属管脚手架应另设木横担。

第50 条:安装金属管脚手架,禁止使用弯曲、压扁或者

有裂缝的管子,各个管子的接连部分要完整无损,以防倾倒或

移动。

第51 条:当移动脚手架时,脚手架上所有工作人员必须

下来,上面有人工作的脚手架禁止移动。

第52 条:移动式脚手架已位于工作地点后,应即将活动

部分可靠地绑牢固定,然后将脚手架本身与建筑物绑住。工人

上下应使用固定的梯子。

第53 条:悬吊式脚手架与邻近的悬吊式脚手架,严禁在

中间用跳板跨接使用。

第54 条:用来吊拉吊篮所用的钢丝绳和大绳,应保护其

不与吊篮的边缘、房檐等棱角相摩擦。

第55 条:使用吊篮工作时,应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应拴

在建筑物的可靠处所。

第56 条:梯子的支柱须能承受工作人员携带工具攀登时

的总重量。梯子的横木须嵌在支柱上,不准使用钉子钉成的梯

子。梯阶的距离不应大于40 厘米。

第57 条:在梯子上工作时,梯与地面的斜角度为60 度

左右。工作人员必须登在距梯顶不少于1 米的梯蹬上工作。

第58 条:在工作前须把梯子安置稳固,不可使其动摇或

倾斜过度。在水泥或光滑坚硬的地面上使用梯子时,须用绳索

将梯子下端与固定物缚住(有条件时可在其下端安置橡胶套或

橡胶布)。

第59 条:靠在管子上使用的梯子,其上端须有挂钩或用

绳索缚住。

第60 条:禁止把梯子架设在木箱等不稳固的支持物上或

容易滑动的物体上使用。

第61 条:在通道上使用梯子时,应设监护人或设置临时

围栏。梯子不准放在门前使用,有必要时,应采取防止门突然

开启的措施。

第62 条:人在梯子上时,禁止移动梯子。

第63 条:在转动部分附近使用梯子时,为了避免机械转

动部分突然卷住工作人员的衣服,应在梯子与机械转动部分之

间临时设置薄板或金属网防护。

第64 条:在梯子上工作时应使用工具袋;物件应用绳子

传递,不准从梯子或梯下互相抛递。

第65 条:拆除脚手架的各部分应按顺序进行,当拆某一

部分时,应不使另一部分或其他的结构部分发生倾斜倒塌现象。

第66 条:拆除脚手架,必须由上而下地分层进行,不准

上下层同时作业,拆下的构件用绳索捆牢,并用起重设备、滑

车或卷扬机吊下,不准向下抛掷。拆除脚手架时不准采取将整

个脚手架推倒,或先拆下层主柱的方法。

第67 条:脚手架的栏杆与楼梯不应先行拆掉,而应与脚

手架的拆除工作同时配合进行。

第68 条:禁止工作人员利用吊钩来上升或下降。

第69 条:起重物品必须绑牢,吊钩要挂在物品的重心上,

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禁止使用吊钩斜着拖吊重物。在吊钩

已挂上而被吊物尚未提起时,禁止起重机移动或作旋转动作。

第70 条:起重机的荷重在满负荷时,应尽量避免离地太

高。起吊重物提升的速度要均匀平稳,不宜忽快忽慢、忽上忽

下,以免重物在空中摇晃发生危险。放下时速度不宜太快,防

止吊物到地时碰坏。

第71 条:起重机传动装置在运转中变换方向时,应经过

停止稳定后再开始逆向运转,禁止直接变更运转方向。运转速

度不宜变换过大,加速或减速应逐渐进行。

第72 条:与工作无关人员禁止在起重工作区域内行走或

停留。起重机正大吊物时,任何人不准在吊杆和吊物下停留或

行走。

第73 条:起吊重物不准让其长期悬在空中。有重物暂时

悬在空中时,严禁严禁驾驶人员离开驾驶室或做其他工作。

第74 条:重物放到地上应稳妥地放置,防止倾倒或滚动,

必要时应用绳绑住。

第75 条:钢丝绳上的污垢及干固的润滑油,应用抹布和

煤油将其清除,不准使用钢丝刷及其他锐利的工作清除。

第76 条:用管子滚动搬运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应由专人负责指挥;

(2)管子能承受重压,直径相同。

(3)管子承受重物后两端各露出约30 厘米,以便调节

转变。

(4)在重物滚动搬运中,放置管子应在重物移动的前方,

并应有一定距离。禁止用手去拿受压的管子,以防压伤手指。

(5)重物上坡时应用木楔垫牢管子,以防管子滚下;下

坡时,必须用绳子拉住重物的重心,防止下滑过快。

第77 条: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电动车、铲车、翻斗车等)

的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1、应由专人驾驶和保养,驾驶人员经考试合格,发驾驶

许可证,方可驾驶。

2、开车前应检查煞车、喇叭、方向机构是否正常,铲车

还应检查升降架、倾斜机构、铲架动作应正常。

3、不准超载。装运物件应用绳子扎牢或用木块垫稳,乘

车人员应拉牢把手,身体不准越出车子两侧,无关人员不准搭

车。车未停妥,禁止上下车。翻斗车、铲车不准载人。

4、车辆行驶时,他人不准和驾驶员闲谈。起动车辆应先

鸣喇叭。遇到路面狭窄、不平和重车时,车速每小时不准超过

5 公里,空车时不准超过10 公里。在十字路口交叉转弯时应

减速鸣号靠右行,并做好手势或预报信号,要注意保持车距,

做好煞车准备。停车离开时应切断电源或取下手柄。

5、电瓶车充电时应距离明火处5 米,并加强通风。

6、铲车运输时,铲架应放低行驶。工作完毕铲架应收起

绑好。

第78 条:挖掘石方应该自上而下施工。在挖掘前应将斜

坡上的浮石或在斜坡上工作时发现的松动浮石或单块大石头,

全部清除。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挖掘土石,防止坍塌事故。

第79 条:在接近地下电缆、管道及埋设物的地方施工时,

不准使用铁镐、铁撬棍或铁楔子等工具进行挖土,也不准使用

机械挖土。

第80 条:在挖掘地区内发现有事先未预料到的地下设备

或其他不可辨别的东西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上级领导

处理,严禁随意敲击或玩弄。

第81 条:在交通拥挤地点、广场或施工区域进行挖掘沟

道、井坑、基坑工作,应在其周围设置围栏或警告标志,夜间

设红灯示警。

第82 条:当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裂缝时,所有在

下面工作的人员必须离开工作面,然后组织工人将滑动部分先

挖去,或采取防护措施再进行工作。在雨季和化冻期间,更应

该注意土方坍落。

第83 条:在铁塔、电杆、地下埋设物及铁道附近进行挖

土时,必须在其周围加固后,方准进行工作。

第84 条:禁止一切人员在基坑内休息,防止土方坍落伤

人。

第85 条:在挖土的工作面上,工作人员间应保持适当的

间隔距离,以防所用工具脱落伤人。

第86 条:每班开始工作前,应详细检查挖土的边坡是否

有松动、断裂、虚软和悬土层等现象,如有上列现象,应立即

设法防止土坡坍落。

第87 条:当挖土机械正在工作或行走时,应遵守下列规

定:

1、禁止在举重臂或吊斗下面有人逗留或通过;

2、禁止工作人员上下挖土机和挖斗内载重或传递东西;

3、禁止进行各种辅助工作和在回转半径内平整地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