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析统计工作在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陈文君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6月25日

  三、加强统计基础管理,提高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就是按照科学的、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把全部统计工作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做出明确规定,使统计工作条例化、程序化、规范化,严格按照统一的科学标准进行统计建设,开展统计工作,以此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1.健全企业统计机构,实行各级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指定企业综合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主管部门,其他部门也要根据统计任务和工作特点,配备兼职统计员,按期向统计主管部门报送各项报表,形成了以企业统计机构和负责人为中心的企业集中统一、纵横交织、上下贯通、左右联结的统计网络。制定各级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各级统计人员明确职能和职责,全面完成各项统计工作。

  2.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完善基础信息的收集汇总

  统计台账是根据企业统计资料整理和企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积累统计资料的登记帐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统计台账的指标设置既要满足统计报表所需的基本内容,又要结合施工行业自身特点和需求。统计台账作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资料和信息来源,必须做到准确、及时、连续、完整、查询方便。

  目前施工管理不仅仅针对一个项目,而是企业所有在建项目。在做好单个项目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施工管理台账。对每个项目基本信息、合作方(业主及监理等)信息、完成形象进度、工程结算收入、设备及材料用量等情况等分类做好台账;对历年在建项目的完成履约情况做好统计,形成可参考的数据资料。要做到既能方便决策层及时查阅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又能协助决策层直观把握现行施工的整体状态,从而满足管理决策、问题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统计的决策支持作用。

  3.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直接影响到统计分析和预测的结果。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工作的三大功能,后两者是建立在前者——信息采集准确的基础上。信息采集不准确,甚至出现纰漏,统计的咨询、监督功能不可能发挥得好,而且还会影响最终决策的制定和方向。“信息不准,不如没有信息”。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工程管理服务。

  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及相关知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统计分析要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统计分析采用的数据要真实、及时、准确。这就要求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尽量采取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确保其时效;在数据汇总过程中,认真谨慎,避免人工录入造成的误差;在数据校核过程中,统计人员应对基层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只有根据这样的数据写出来的统计分析才有生命力和价值。

  四、组建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统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企业统计工作运行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一名统计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具备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娴熟的业务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服务意识和数据敏感度,不断更新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敢于尝试、勇于钻研,强化数据整理及处理、分析能力,转变报表型的统计工作模式,谨记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从自我做起,将这份工作不断完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