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高处作业
1、 高处作业的一般安全要求
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
(1)高处作业人员须身穿紧身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
(2)遇到大雾、大雨和6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平台四周要有高1~1.2m的防护栏,栏杆外挂密目封闭。地步四周铺18cm高档脚板。平台板为5cm厚木脚板。平台设梯子,工作业人员上、下。梯子要与平台骨架固定牢固,踏板间距为30cm。
(4)高处作业人员严禁暂时不用的工具,应装入工具袋,随拿随用。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5)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6)高处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脚手架、跨越阳台,以及在非规定的通道进行攀登,行走。
(7)高处作业时,所用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且不可妨碍通行。
2、临边作业安全要点
临边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缘没有维护设施或虽有维护设施,但高度低于0.8m的作业。
临边作业时,应做好如下安全防护。
(1)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手脚架的屋面等临边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2)使用里脚手架砌墙时,墙外周用密目网封闭。
(3)使用外脚手架砌墙时,脚手架外侧用密目网封闭;内侧与墙体之间也应将空隙封闭,防止坠人、落物。
(4)当临边的外侧面临街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用取满挂小眼安全网或其他可靠措施做全封闭处理。
(5)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3、洞口作业安全要点
孔与洞口旁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m及以上的桩孔、入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上的作业称为洞口作业。
洞口作业时,应做好如下安全防护。
(1)根据孔、洞口大小、位置的不同,应按施工方案的要求,封闭牢固、严密,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如要拆除,须经工地负责人批准。
(2)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置红灯警示。
(3)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改版、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措施。
(4)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或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网。
(5)位于车辆行驶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应有效承载力2倍的荷载。
(6)边长在1.5m洞口,四周应设双道防护栏杆,洞口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网的四周要栓挂牢固、严密。
(7)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0.8m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临时护栏。
(8)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的其他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盖设或加以防护,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9)钢管桩、钻孔桩等桩孔上口,杯型、条型基础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门等处,均应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
4、攀登作业安全要点
攀登作业是指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项的高处作业。例如借助梯子、建筑结构,脚手架等进行的登高作业。这类作业由于条件多变,攀登设施不固定,容易发生危险。
攀登作业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的通道攀登、翻越。
(2)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对梯子,双手扶牢,不得手持物体攀登。
(3)禁止在阳台栏杆、钢筋和管架、模板及其支撑杆上作业。
(4)禁止沿屋架上弦。檩条及未固定的物件上行走和作业。
(5)人员上下脚手架应走专用通道,禁止攀爬脚手架杆件上下。在脚手架上作业或行走要注意脚下探头板。
(6)梯子底部应坚实、防滑,不得垫高使用;上端要有固定措施,立梯不得有缺档,跳板捆绑要牢固,不得探头。
5、交叉作业安全要点
交叉作业是指在同一工作面进行不同的作业,或者是在同一立体空间不同的作业面进行不同或相同的作业。
交叉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作业人员在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下层作业位置必须处于上层作业物体可能坠落范围之外;当不能满足时,上下之间应设隔离防护层。
(2)禁止下层作业人员在防护栏杆、平台等的下方休息。
第五节 起重吊装作业
(1)起重吊装属于危险作业,应有专项施工方案。
(2)应按照要求在作业区周边设置警戒线,并设明显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特别危险处应设监护人员。
(3)吊装作业中,所有人员应根据现场作业条件选择安全的位置作业。在卷扬机与地滑轮穿越钢丝绳的区域,禁止人员站立和通过。
(4)吊装过程中必须设专人指挥,其他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5)吊物之前,必须清楚物件的实际重量,不准起吊不明重量和埋在地下的物体。
(6)当物件没有固定吊点时,必须按规定选择吊点,并捆扎牢靠,使重物在吊运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吊点不产生位移。
(7)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缆风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不准带故障使用。
(8)起重指挥人员不准兼作司索工,应认真观察周围环境,确保信号正确无误。
(9)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
(10)构件存放场地应该平整坚实。构件叠放用木方垫平,必须稳固,不准超高。各层木方上下对正,构件立方必须稳定,必要时要设置相应的支撑。
(11)禁止无关人员在堆放的构件中穿行,防止发生构件倒塌伤人事故。
第六节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1、 正确佩戴安全帽
(1)选择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帽由帽衬和帽壳两部分组成,帽衬与帽壳不能紧贴,应有一定间隙(帽衬顶部间隙为20~50mm,四周为5~20mm);当有物料坠落到安全帽壳上时,帽衬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不使颈椎受到伤害。
(2)必须系紧下颚带;当人体发生坠落时,由于安全帽戴在头部,起到对头部的保护作用。
2、正确使用安全带
(1)高处作业人员,在无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先挂牢后再作业,不系安全带作业是违法的。
(2)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也不准将挂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使用。
3、其他防护用品的使用
(1)从事带电作业的操作人员,如:电、气焊工人,必须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或电气焊手套,使用护目镜及防护面罩,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从事有尘、有毒、噪声等有害作业的操作人员,需佩戴防尘、防毒口罩和防噪声耳塞等防护用品。
4、操作旋转机械设备的人员防护
操作旋转机械设备的人员,应穿“三紧”(袖口紧,下摆紧,裤脚紧)工作服;不准戴手套、围巾;女工的发辫要盘在工作帽内,不准漏出帽外。
第七节 正确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
(1)工具使用前,应经专职电工检验接线是否正确,防止零线与相线错接造成事故。
(2)长期搁置不用或受潮的工具在使用前,应由电工测量绝缘性阻值是否符合要求。
(3)工具自带的软电缆或软线不得接长,当电源与作业场所距离较远时,应采用移动电闸箱解决。
(4)工具原有的插头不得随意拆除或更换,当原有插头损坏后,严禁直接将电线的金属丝插插座。
(5)发现工具外壳、手柄破裂,应停止使用,进行更换。
(6)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拆卸和修理工具。
(7)手持式工具的旋转部件应有防护装置。
(8)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等)。
(9)手握式电动工具,必须装有漏电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