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实际不可能
⑵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危险性越大。因此将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将非常罕见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分别规定出若干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⑶ C—发生事故的后果
在集团公司范围内所有的活动、服务过程中,因各种过失酿成机械设备损坏和安全设施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按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即人员受到伤害的程度、经济损失额度的变化范围进行界定(本程序中的经济损失系指直接经济损失,泛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损坏财产的价值)。由于范围广阔,所以依据(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规定分数值为1—100,如表3所示
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300万元
40 3-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100万元
15 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30万元
7 伤残/经济损失1~10万元
3 重伤/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
1 轻伤(损失1~105工日的失能伤害)
⑷ D—危险性分值
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性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本集团公司情况,总分在100以下,认为是低度风险,采用加强培训提高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检查等方法进行管理。如果风险分数值在100以上,是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重大风险,如表4所示。
表4 风险等级划分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备注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操作 5 重大 风险
20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4
100—200 显着危险,需整改 3
20—100 一般危险,需注意 2
低度 风险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
根据经风险评价确定的重大风险,编制重大风险清单。
4. 5 风险控制
4. 5. 1 风险控制原则
首先选择能够消除风险的方式,如材料替代、新工艺、新设备引进等。
然后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如劳动防护、自动报警、连锁装置等。
最后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4. 5. 2 风险控制方式
对本项目办公区、生活区及管理活动所涉及的经常性的风险,实施运行控制及应急预案与响应控制。
对不经常进行(即在一个时间段进行)的运行和活动中的风险或虽有程序能够控制风险,但因种种原因不能确保程序被实施的情况,可采用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进行风险控制。
低度风险—在必要时可通过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检查进行控制。
4. 6 危险源/风险评价更新
4. 6. 1 遇下述情况,应考虑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1)组织的活动发生变化;
(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
(3)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提出要求;
(4)出现事故、事件、不符合;
(5)工作条件发生变化;
(6)相关方抱怨或提出要求;
(7)设备、设施发生较大变化;
(8)其它情况需要时。
4. 6. 2 当发生上述情况时,应按本程序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将结果上报XX公司安全管理办公室备案,将更新后的危险源及风险评价结果及时补充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和重大风险清单中,并按本程序要求编制控制措施。
4. 7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年度评审
项目部对危险源管理和风险控制情况每半年进行总结,形成文件上报XX公司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安全管理办公室整理汇总上报总经理。
5. 相关文件
《安全手册》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