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要性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4月25日

        3.4、施工安全的技术保证体系
        施工安全是为了保证工程的作业环境和条件安全、施工技术安全、施工状态安全、施工行为安全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到位的目的。施工安全技术保证就是确保在施工中准确判断其安全的可靠性,对避免出现危险状况、事态做出限制和控制规定,对施工安全保险与排险措施给予规定以及对一切施工生产给予安全保证。
        施工安全技术保证由专项工程、专项技术、专项管理、专项治理四种类型组成,每种类型又有若干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包括安全可靠性技术、安全限控技术、安全保险与排险技术和安全保护技术等四种技术,形成安全技术保证体系。
        3.5、施工安全投入保证体系
        确保施工安全应有与其要求相适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其中人力投入可在施工安全组织保证体系中解决,而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则需要解决相应的资金问题。其资金来源为工程费用中的机械装备费、措施费、管理费和劳动保险支出等。
        4、施工安全管理控制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责任制,安全员应持证上岗,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施。
        4.1施工安全控制的对象
        施工安全控制主要以施工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环境为对象,建立一个安全的生产体系,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4.2抓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控制伤亡事故
        在项目施工中,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是整个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总包单位要建立健全分包单位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交底等制度。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层层负责,项目经理要负主要责任。
        1)加强施工队伍的全员安全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使施工人员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宣传车、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并在报纸、电视开辟安全生产专栏,宣传安全生产法法律法规。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规定要求,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传输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培训教育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为此要做到:抓好骨干的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班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强化生产运行岗位安全工作的技术培训。抓常规培训,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 
        2)抓好特殊工种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临时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用人单位和安检部门必须重视临时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临时工的安全素质。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100%。
        3)要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保证施工生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工序管理,推行超前防范,杜绝施工中的盲目性。
        4)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采取正面教育和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5)要重视安全检查和交底工作。施工安全检查要采取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重点抽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及复工检查等方式。施工安全检查应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制定检查标准,主要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措施、查隐患、查安全防护、查劳保用品使用、查机械设备、查操作行为等。在建设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的施工人员向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进行有关工程安全的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做好“三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设施。
        5、深入理论研究使建筑安全管理科学化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重视理论研究,使理论结合实践,从而使安全管理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制度。根据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确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以及专项治理目标,制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与此同时,建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筑安全隐患、险情及事故社会举报制度,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责任到位,狠抓落实。在日常安全监督管理中,一方面根据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规定,把安全监督申报与建筑施工许可证的颁发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未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未建立现场安全保证体系、未根据现场特点制定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未对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承诺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安全监督。对已办理安全监督的建设项目,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采取定期(每季度、半年检、年检)以及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检查,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使企业做到领导到位、意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努力降低工伤事故率。
        6、施工现场事故控制管理对策
        事故控制是指在事故发生前全面地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事故发生后减少人员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事故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全面地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尽量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二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努力减轻损失的程度。事故预防和事故抑制是事故控制的基本技术,前者是事故发生前的控制措施,后者主要侧重于事故发生时和事故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根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在组织开展日常安全巡检的基础上不定期地对专项整治薄弱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和跟踪督查,并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检查与自查、检查与专项整治、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追究相结合,切实消除事故隐患。本文重点分析了事故抑制管理措施。
        7、结论
        在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保障,如何倡导安全生产文化,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着重在“管理”两字,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安全部门的督促检查,还需要每一位施工人员加强安全及防火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