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影响与评估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19日

    三是强化了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这一制度,赋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一种有效的监管手段,以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力度。一方面,在审核的同时,继续做好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加大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违反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颁证后的监管,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发现其不再具备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立即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是促进企业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安全责任。使企业初步了解到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重要性,有效地促进企业完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落实责任,加大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力量和投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促进企业提高内部安全管理水平,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能力。

    五是全面掌握了我市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对所有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建立了档案,有了基本的数据资料,为今后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政策,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在审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企业未按公司的职能设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各企业按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做了大量的工作,审查结论都达到了合格或基本合格。但多数被审查企业的安全职责定位还不准确,仍未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所赋予其行政管理职能的定位,未按公司的职能设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一些管理制度和资料,经不起推敲和延伸,有明显的目的性。二是安全机构设立和专职安全人员配备有短期行为。有不少企业的安全机构和配备的专职安全人员虽从文件资料上达标,但不少是近期所为,实际上独立的安全机构和专职安全人员有的只是虚设或者挂名。企业在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合格后,安全机构和专职人员能否保持现状,还需要认真的检查。三是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起来。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忽视安全生产,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一)不断完善建筑市场准入机制

    建筑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目的是有效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设置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准入关口,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以防止和减少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要通过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准入条件为手段,以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淘汰一些达不到安全条件的企业。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全市建筑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建筑业事故多发,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差是根本性的原因。我市经过几年的大力整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科技含量较低,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要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实施,督促企业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姿态,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自觉增加安全投入,依法规范自身安全生产行为,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使企业主动发现自身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并进行整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把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安全机构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从安全生产条件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快整改步伐,提升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三)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自保体系

    通过安全许可证制度管理,实现管理重心的前移,查找企业的安全管理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健全自保体系,企业要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突出整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政府要改进安全检查方式,从以往重点对施工过程实体安全的监督检查,转变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自保体系建立与运转状况的监督检查为主,查找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企业自我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转,提高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自控能力;从以往重点以告知性的检查,转变为随机抽查、暗访及巡查为主,增大安全监管的覆盖面;对安全责任不落实,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严重甚至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四)不断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要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实施,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做到安全监管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科学、高效,实现安全监管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一是提高公开、公正、公平的依法监管能力。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实施与《行政许可法》紧密结合,加强安全监管的执法规范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监管的内部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建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完善市场机制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实施差别化管理机制,结合企业的诚信记录,围绕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管理要求作相应的梳理和调整。

    二是严把准入关。加大对申报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审查力度,严格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对申报企业要进行全面检查,对照企业提供的材料,对申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查,重点检查企业的机构建设是否到位,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到位、企业的各项制度是否执行,检查企业申报材料与实际管理的符合性,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是加大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对发现建筑施工企业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要依法将其清出建筑市场。加强对已取得证书企业的检查,对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制度不落实、编造相关记录等问题,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坚决予以依法处理,直至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