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高辐射作业安全培训题库

  
评论: 更新日期:2025年04月27日

一、判断题

1. 在相同情况下内照射危害中β射线比α射线对人体的危害要大。(×)

2. 不同能量的α粒子在空气、生物组织和铝中的射程显示,α 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一般只有几微米,在铝中的射程只有几十微米。(×)3. 空气污染和表面污染有一定的关系,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通过沉降可以使地面、设备表面污染,由于通风和人员走动,表面放射性污染也可再悬浮到空气中。(√)

4. 放射性废物产生的最少化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5. 对β射线选择屏蔽材料时,必须先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置于近β辐射源的一侧,然后视情况,在其后附加高原子序数的材料。(√)

6. 核应急状态就是核紧急状态,它是由于核设施发生事故或事件,使核设施场内外的某些区域处于紧急状态下。(√)

7. 核应急是一种要求立即采取行动(超出了一般工作程序范围)的状态,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的后果。(√)

8. 铅衣针对外照射防护。(√)

9. α照射辐射防护应当关注内照射防护。(√)

10. 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事先制订的关于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责任以及协调等方面的方案和计划。(√)

11.核化工生产中的主要电离辐射危害包括:α内照射危害、中子照射危害。(×)

12. 不得将辐射控制区内设备、工具随意搬(拿)到监督区使用,若确实需要搬拿到监督区使用的,应经过清洗去污、监测确认,安防部门同意批准,方可搬(拿)出。(√)

13. 放射性气溶胶浓度大于核设施导出空气浓度限值的 5 倍,视为高辐射区。(×)

14. 发现有人重伤时,工人首先应保持镇静,立即派人通知负责人及急救员。(√)

二、单选题

1.一张纸或生物组织的表皮就足以挡住(D)粒子。A、γ B、β+                   C、β-    D、α

2.辐射防护监测按其对象可分为:(A)、环境监测、流出物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

A、个人剂量监测   B、表面监测C、气溶胶监测           D、外照射监测

3.对于β辐射,从辐射防护角度来讲,所关心的是(A)和眼晶体所受的当量剂量。

A、皮肤 B、躯干 C、手部 D、性腺

4. 对于年龄为 16 岁-18 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 16 岁-18 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辐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年有效剂量为(C);

A、10mSv    B、15mSv    C、6mSv    D、5mSv

5.根据发生效应发生的快慢,辐射健康效应则分为(C)和慢性效应。

A、几何效应 B、稀释效应 C、急性效应 D、慢化效应

6. 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相关限值,其中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为(D);

A、15mSv    B、20mSv    C、50mSv    D、150mSv

7. 制定表面污染控制限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限制由各种放射性表面污染对工作人员和居民所造成的(C),控制环境放射性污染。

A、内照射 B、潜在照射 C、外照射 D、意外照射

8. 放射性物质可经消化道或皮肤渗透转移到体内,也可能再悬浮到空气中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形成(D)

A、照射 B、污染 C、体表污染 D、内照射

9. 在辐射工作场所划分的一种区域,在这种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将这种区域称为(B)。

A、橙区 B、控制区 C、监督区 D、子区10.松散的表面污染对人有(C)的风险。

A、外照射 B、内照射 C、A+B D、没有

11.  外照射剂量率达(A)mSv/h,视为高辐射区。A、1    B、100    C、5         D、20

12.  辐射的健康效应出现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称为(B) A、急性效应 B、遗传效应 C、远期效应

13.  辐射防护监测的目的主要是评价和(C)辐射危害。A、监督 B、监测 C、控制 D、防止

14.   手、皮肤、内衣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洗,尽可能清洗到

(B)。

A、干净水平 B、本底水平 C、零水平

15.    β放射性表面污染水平达(B)Bq/cm2,视为高辐射区。

A、2×100         B、2×103   C、2×102   D、2×101

三、多选题

1.可以引起外照射的辐射有(ABD)。A、γ B、β    C、α    D、n

2. 外照射防护措施包括(ABCD)。

A、时间防护法 B、距离防护法 C、屏蔽防护法D、源项控制法

3. 合适的屏蔽材料需要满足那些条件(ABCD)。

A、对贯穿辐射有足够的吸收本领 B、放射性杂质含量低C、结构性能好                D、容易加工、成本低

4.下面材料中用于屏蔽中子的有(ABC)。A、混凝土 B、水 C、石蜡 D、铝

5.在放射性控制区内集体防护措施包括(ABCD)。A、防止工具的污染 B、防止设备、地面的污染

C、防止污染的扩散 D、及时采取去污措施6.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有(ABCD)。

A、吸入 B、食入 C、皮肤进入 D、伤口进入

7.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ABC)。A、尽可能地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

B、包容放射性物质时,通常至少要有二级包容

C、穿戴防护衣具、洗涤和监测设备等要遵守相应的程序D、增大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

8.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的

4.3 条所规定的“辐射防护要求”包括:(ABC)。

A、实践的正当性; B、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 C、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D、实践的安全性

9. 下列(ABC)是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A、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 B、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C、设置屏蔽    D、禁止在工作场所饮食、抽烟10.核应急状态的分级:(ABCD)

A、应急待命 B、厂房应急 C、场区应急 D、场外应急11.放射性核素毒性分为(ABCD)四种。

A、极毒   B、高毒   C、中毒   D、低毒

12. 放射性事故按照事故的性质分类,可分为(ABCDE)

A、超剂量事故 B、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C、表面污染事故D、丢失放射源事故 E、临界事故

13. 进入高辐射区作业前,必须预先开展辐射监测,准确掌握现场辐射现状,包括(ABC)

A、现场外照射剂量率 B、空气中放射性气溶胶浓度C、表面污染水平

14.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是:(ABC)

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综合治理 D、安全至上

15.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 2002)中规定任何工作人员连续(A)年平均每年有效剂量不得超过(D)mSv。

A、5      B、3      C、1      D、20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