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企业安全发展重在安全文化建设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9月12日

一、安全事故猛于虎

  据国家安监局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都在100万起左右,死亡人数近14万人。事故主要集中在煤矿、道路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等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发生的事故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国总数的70%左右;职业危害相当突出,据统计,我国尘肺病总人数高达55万人,每年新发尘肺病患者约1万例以上,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达2500万人以上。

  这几年国家把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再重拳出击。虽然作了重大努力,然而安全事故依然频繁发生,特别是责任事故。究其原因:一是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还没有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要求,把安全生产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二是企业安全责任主体不到位。对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保障制度,普遍落实不到位,特别在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建章立制等方面,差距很大。三是整体安全素质不高。一个人的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文化水平以及安全价值观念等,目前我国的国民安全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差,逃生自救和应急知识了解有限,对违章作业、蛮干侥幸等不安全行为不以为然,思想认识的偏差,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和祸根。四是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几经变革,从国家层面来讲,正在逐步理顺。但从全国来看,还不健全。安全监管存在着设置不规范、力量不足、权威性不够等问题。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还没有建立,多数地区的应急预案难以落实。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功能

  安全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20世纪80年代,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评估报告中首次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我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形式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氛围不够浓厚,全体员工认同、接受安全价值观的程度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管理素质低和监管不到位等诸多缺陷,存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重硬件设施,轻软件环境;重技术规程,轻文化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甚至有的企业事故频发,仍然处于“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中。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将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企业单靠被动的硬性管理来抓安全工作,就会出现“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违章屡禁不止,隐患没有消除,事故未能避免”的现象,重复发生人为导致的事故,给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