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机械工厂的室内污染及其防治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8日
若当工厂高大的烟囱冒出了滚滚浓烟或排出的大量有毒废渣废水污染了环境,肯定会招来环保部门的“兴师问罪”,限期整改加罚款,甚至令其关门。但对于工厂内部的污染,只要外面的人不受害,看不见,往往无人过问。但是实际上,机械工厂不冒黑烟和毒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它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不可等闲视之。下面以某汽车变速箱厂的状况为例,分析导致污染的原因,论述其防治办法。

1污染的现状

笔者每年都要带学生到机械工厂实习,学生开始下车间,觉得很新鲜,也呆得住,一两天后就觉得受不了,因为车间噪声大,空气污染严重。在车间呆一天下来,鼻孔里都是黑的,衣上满身油气味。学生对代表我国机械工业水平的大型企业尚且如此感到不是滋味,我们学机械的将来不是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呆一辈子?对于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首先教育他们,说工人长年累月就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每天8小时他们怎么没有怨言,你们才来几天就受不了啦?要学习工人师傅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批评归批评,话又说回来,这也不能完全怪学生。过去认为工在工厂是干活,满身油污是正常的,是工人阶段不怕苦和累的革命精神所在。谁要谈美化环境,减少油污,要穿得干净漂亮,准说你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作怪,贪图安逸贪图享乐。

但现在不同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都想过舒服的日子,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不仅引起环保工作者的重视,而且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引起全国人民代表的关注,提倡文明生产,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我们工厂的领导们再只注重生产而不管环境和工人的工作条件,对工厂的室内污染视而不见,将给我们职工乃至其后代带来严重后果。

2污染的来源

以某汽车变速箱厂为例,工厂在特大的厂房内部置有机械加工车间(含齿轮加工、轴加工、盘类零件加工、箱体加工)、热处理车间、装配车间等,所以污染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齿轮加工车间的油雾污染。走进齿轮车间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喷溅的油与灰混和的油泥,连走路都要小心滑倒。空气中飘满了被切削热高温雾化成烟雾的油气。甚至有的机床对面看不见人。主要原因是切削条件发生了变化而仍然采用过去的冷却油。所谓切削条件发生了变化是指,过去主要采用高速纲刀具,切削速度只能达到0.3m/s,只得使用机床上的中低速档。而现在广泛采用高速钢刀具和在高速钢九具表层涂上了TIN,有了这层TIN,使刀具耐用度比原来提高3~5倍,这样大大提高了切削速度。切速达3~4m/s。

而切削热Q=F2.v(w)

式中:F2──主切削力(N),与切削深度进给量有关。

v──切削速度(m/s)。

可见切削热比原来增加10多倍,而工厂还沿用过去高速钢刀具适用的45号机器油或2号锭子油作冷却液。大量的切削热,使飞到切削区的油大量雾化并在工作周围产生浓烟。而工厂并会合理的排烟措施,只有一些吊在半空中的两叶风扇在慢速旋转。这些风扇不但不能把油烟排出车间,而且在半空将它与空气搅匀后压向地面。当然即使排出车间,油烟也会飘落到居民区或庄稼地造成二次污染。

二是粉尘污染,在箱体加工区安排了2条箱壳加工自动线,箱体材料为灰口铸铁,而灰口铸铁在切削后切悄为粉末状的铁屑加石墨。加工线的布置也不合理,为了装配方便,箱体加工线逐渐深入到较为偏向厂房中间的装配线,且在最后一道工序还有一道产生大量粉尘的精铣平面工序。工人为了自己少呼吸粉尘,经常开着电风扇,电风扇一吹粉尘四处飞扬。飞扬的粉尘不仅加剧空气污染对人的身体不利,也加快机床的磨损。

三是热处理车间的冷却池挥发的油雾和燃烧炉内热处理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在冷却池为了淬火,把高达800℃左右的烧红的工件浸入油池时,也产生不少油雾。

为了对工件表面渗碳渗氮,往往用煤气、氨气作为渗剂喷入热处理炉内。在高温下裂解后部分碳原子、氨原子渗入工件表面,另一部分随着氯气排往炉外。为了处理掉这些废气只好点火使之在空气中燃烧。有时燃烧的火把多达10多处。燃烧后形成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不仅带来能源浪费,而且也导致了空气污染。

3室内污染的防治

(1)对齿轮加工产生的油雾,仅仅靠加大排往室外的力度是不够的。应该根据切削条件的变化更换冷却液。因为现在滚齿和插齿所用的切削速度已达到车削和铣削的速度。故车削和铣削适用的冷却液也应适用。如防锈乳化油、硫化极、苏打水溶液等。以增强冷却能力,减少油雾的产生。

(2)对箱体加工产生的粉尘污染,加工自动线应尽量靠近门窗,并增加吸尘排尘装置,将产生的粉尘直接排往室外以容器收集。

(3)对于热处理产生的大理废气不宜直接在车间点火焚烧。曾有人想利用此废气余热,加热生活用水,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碳粒子氮粒子附着在管道上,逐渐堵塞管道使之失效。这个问题应能解决。若让废气先经过喷水的容器,水雾把粉粒带走再过滤它。处理过的废气只含气体,在容器内加氧燃烧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利用其热能。

下一篇: 监测有害物质
上一篇: 环境噪声标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