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应急预案的制定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2月25日

  预案应用中的误区

  领导对应急救援预案熟悉多,职工熟悉不够。现在各单位制定预案往往是领导或内勤的事情,应急救援中心其他人员对制定出的预案熟悉机会和程度有限,而且往往是应付考核时才把预案拿出来全员熟悉,再加上一旦应急救援中心围绕预案组织的技、战术训练和演练少,就很容易造成救援职工只熟悉预案中事故或部位基本情况,而对应急救援中心参战的灭火救援行动的部署知之甚少,导致在实战中对应急救援中心的指挥作战意图理解不透,执行不到位。

  单位情况或备勤力量改变没有及时更新。因为受人力和其他工作任务的冲突,这是很多救援单位的“通病”,在备勤熟悉过程中发现重点单位或部位情况发生变化了或是单位备勤人员、装备发生变化了,没有及时对预案进行更新修订,造成预案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变化过程中慢慢“贬值”。

  勤务保障没有得到落实。预案一般是由应急救援中心牵头制定,但是预案里涉及到的通讯、装备、医疗、生活等勤务保障工作,应该是一项跨岗位、部门甚至跨单位的工作。某些单位的预案在制定时就没有与这些勤务保障部门(单位)进行沟通,询问这些部门到底能保障到哪个程度,制定后又没有及时把预案转发给这些部门,结果导致了在火场上的勤务保障达不到预案中的要求。

  没有对应急救援效果进行评估。对预案没有进行定期评审或评估,不知是否可行。特别是在进行了演练和实战后没有对预案发生的效果进行评价,也没有及时进行修改。

  指挥上切忌盲目冒进和撤退。救援现场时间就是生命,指挥者往往会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下达救援命令,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人身伤亡,影响救援效果,甚至使救援行动陷于瘫痪。因此,指挥命令应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切忌盲目冒进。如果预测现场情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或事故将进一步扩大时,总指挥应果断下达撤退命令,给救援人员足够的撤退时间,减少无谓的人员伤亡。现场救援指挥,应及时将现场情况向总指挥汇报,总指挥应根据汇报情况,会同相关专家,认真研究现场情况,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战术安排。专业救援队伍指挥应稳定作战人员心态,消除其紧张情绪,阻止队员因紧张情绪而产生的盲目蛮干。

  采取的对应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在实战中发挥最大作用,很多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对预案的管理问题。以应急救援中心为例,应急救援中心在对全市(包括县和单位)的预案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做到信息情况有人收集,勤务保障有人协调,基层预案有人指导,预案效果有人评估。

  协调一致,互为互动。应急救援中心与县和单位预案保持协调、统一,做好及时修订工作。

  成立领导班子,科学管理。各地和单位也可以建立相应的组织或小组,专门负责预案制定、管理、应用工作。

  科学运用现代技术,及时做好技术更新。随着目前各地应急救援中心级指挥调度中心日益计算机化,可以多从预案管理电子化、网络化方面探索。

  指挥人员应积极参加演习,提高指挥能力。在日常的事故救援演练中,应专门有针对指挥人员的演习和训练,以提高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提高事故救援效果。

  指挥人员进行科学现场灾情分析(包括征求专家意见)。总指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专家,根据现场灾害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分布、周边环境、设备状况、物料状况等因素,分析现场事故危害程度。

  预测事故发展趋势,确定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总指挥组织相关人员研究预测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危害范围、危害程度,结合现场救援力量,确定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意外状况的应急对策。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