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6月22日

“安全社区”概念是1989年第一届世界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首次提出。在这次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宣言指出: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这一原则是全球预防意外及伤害控制计划的基本原则。
        为了预防和减少公共社区各类伤害,2002年3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引进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安全社区理念,以期通过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安全预防,提高社区人员安全素质,增加其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事故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安全健康工作已从传统的部门、行业、单个组织和个人预防发展到社区、城市、社会、国家乃至国际层面,事故预防已从生产事故、交通事故预防扩大到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全过程之中。安全社区建设、安全促进等概念已成为事故预防的理念,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方兴未艾,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区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社区建制不同,管理体制不同,文化背景和全民素质不同,安全社区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也存在着差异。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社区,还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发展概况
        (一)总体情况
        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经历了试点探索阶段(2005年以前)、规范准备阶段(2005年至2008年11月)、蓬勃发展(2008年11月以后)三个阶段。
        (二)安全社区建设的覆盖面
        截至2011年底,全国大陆地区已经启动创建的有1394个、已经建成的达289个、国际安全社区128个、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46个,涵盖人口约1.2亿。安全社区建设不断扩展,已由北京、上海、大连等重点城市、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社区建设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一项旨在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以下简称“双基”)建设,减少各类事故与伤害的主要举措。(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安委办〔2011〕38号)。从当前我区的安全生产形式来看,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紧迫的战略抓手,就是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切实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推动我区形成网格化、多层次、全覆盖的安全保障型社会,加速本质安全型城市建设。
        (一)安全社区作为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已成为加强安全生产的首要抓手
        安全社区不仅关注社会安全,更关注人身安全和健康;不仅关注人的生理安全,也关注人的心理安全;不仅要保证人的安全,还要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既符合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同时还符合发展的时代呼唤。相比传统安全生产而言,安全社区具有“五大优势”:
         第一,标准统一性。现代城市中有不少“品牌”社区建设,如: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等等。但只有安全社区建设最注重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促进安全的程序和框架,并有能力、持续地去实现这些目标。
         第二,成效显著性。从北京、山东、以及四川的实际效果反映,通过安全社区创建,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率、交通事故的受伤人次、死亡人数、残疾人伤害、消防安全、学生安全事故下降率为100%,居家安全伤害和老年人伤害都明显下降,效果十分显著,超过85%的居民对社区安全表示满意。
        第三,措施系统性。安全社区创建成功的关键,就是通过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资源整合、统一推进的体制机制,有效克服过去抓安全以条为主、各自为阵的弊端,从而形成了基层系统化抓“大安全”的格局,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伤害和事故发生,为辖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四,推进持续性。相比其他创建工作,安全社区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重结果更重过程,需要根据安全实际情况,不断排查、不断整治,形成持续滚动的系统性、长期性抓安全的机制。
        第五,全员参与性。抓安全,不应是政府大包大揽“一头热”。事实上,老百姓对社区的安全问题和薄弱环节最清楚,理应是安全社区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安全社区建设,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二)安全社区建设将国际理念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是提升对外开放形象的“金字招牌”
        如果获得WHO和国家命名的安全社区称号,将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从而提高对外经济的竞争力。以大连为例,大连通过持之以恒抓安全生产环境,现有2个区成建制获得“国际安全社区”称号,47个乡镇街道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目前安全社区已成为大连国际形象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吸引各路财神趋之若鹜。
        三、目前X区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情况
        我区于2011年11月以区安委会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XX安委[2011]28号),正式启动了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下发《指导意见》后,由区安监局牵头,经过前期摸底调查、收集意见后,确定以XX、XX两个街办为重点创建安全社区。
        2012年3月、2012年6月按照市安监局的统一安排,我区安监局、XX街办、XX街办、XX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先后到成都学习考察了锦江区的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参加了省安办举办的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培训班。分管安全的副区长刘文权亲自督导安全社区推进工作,曾多次深入街道、社区指导安全社区建设开展情况。
        但是,由于我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人员、资金、专业技术力量比较欠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安全社区作为新生事物,社区内的社会资源几乎没有积累,大量的经济组织、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组织与所在的社区仍然存在游离状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出现安全社区建设中“供不应求”的现象。  
        (二)创建安全社区投入大,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现阶段社区发展所需资金来源“底气不足”。一是社区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还没有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暂时还没有用于社区建设的专项资金。据考察,成都市锦江区2009年开始启动创建安全社区建设,除各行业投入的项目推进费外,仅工作经费每年投入就多达200余万元,可谓举锦江全区之财力全力推进了“创安”工作,经费的保证是顺利推进“创安”工作的重要条件。二是社区筹集资金渠道狭窄,外部筹集和获得的资金很少,资金来源不足。
        (三)现阶段社区大多处在服务功能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涉及到健康与安全的内容尚未规范化,工作职能的扩大和膨胀,使原有的管理和服务不能及时适应安全社区建设的要求,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缺乏安全社区建设专业技术型人才。
        四、创建安全社区需要开展的工作
        安全社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一个信息畅通、运作灵活的跨界组织网络和一整套完备和覆盖面广的安全促进和伤害预防项目的确立,对于安全社区的创建和持续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成都市锦江区的安全社区成功创建经验学习,总结出创建安全社区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安全社区建设要确立为一把手工程,实施“三级联创机制”
        安全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的意识与决策。国内创建成功的社区,其所在区县都成立了以区(县)委副书记、区(县)政府区(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安全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之初,社区要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整合社区内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安全社区促进工作。也就是说创建单位要将驻区的安监、卫生、民政、公安、消防、交通、教育、企业、商业机构、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和居民代表联合起来共同组成安全社区推进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各自资源共同实施安全促进。可以看出,安全社区建设内容量大面广,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和在人、财、物上的全力保障,绝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能完成的工作。所以,安全社区建设必须要确立为“一把手”工程。创建工作中,创建单位要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亲自调度,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力度,按照“区级抓主导、街道抓主创、社区抓主体”的思路,广泛组织和吸纳社会各层面力量参与创建工作,着力实施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创”机制,确保创建工作能够顺利、长期稳步推进。
        (二)安全社区建设要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创建的机制体制
        安全社区并非以一个社区的安全水平高低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取决于该社区是否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持续地促进社区居民的安全与健康。安全社区也并非单以社区的安全状况为评判指标,而是指一个社区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和程序,使之有能力持续改进社区安全绩效。安全社区建设要求事故和伤害预防范围涵盖社区内所有人士,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凝聚社区内的各方力量,整合资源,让居民不论是在工作场所、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娱乐、运动场所,都能保障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事故与伤害。
            因此,我们在区和街道(镇)两级设立安全社区创建发展常设机构,确定专人负责,从组织和机构设置上,更加有利于保障安全社区跨界组织的长期和高效运行。由区安监局牵头,联合街办、消防、学校、社区服务中心、交通、公安、民政、社区单位、志愿者组织、物业管理、企业及企业家、名人或专家等共同参与组成安全社区跨界组织。在常设机构的指导下,安全社区创建的一些重要机制的形成将得到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有力的协调。这种体制和机制建设的形成,为安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期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安全社区建设要成立跨界合作的组织机构,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共同推进
        安全社区创建,不单单是街道自己的事,也不是哪个部门单位自己单打独斗就能建成。创建单位应该认识到,社区内的每个部门或是单位就如同一个有机体上密切相连的分子,相互依存的细胞。作为社区利益的最基本保障,安全必须上升到群体的高度。只有邻里互为守望,大家互扫门前雪,才能真正促进社区安全。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国安委办[2011]38号)中要求“各地区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委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 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日程。
        1.高度重视,实施跨部门例会制度和联络人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社区创建例会,及时掌握动态,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对安全社区创建措施绩效进行评估,提出加强或修正方案,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制定明确的计划。在跨界组织涉及到的各部门、单位设立固定的安全社区联络人,包括居委会、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也应指定联络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社区创建步步有巩固,层层有抓手。
        2.全面协调,构建一个可持续的跨部门合作网络
        社区安全涉及到社区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所在地的公安、消防、城管、质监、教育、卫生等众多部门都与安全社区创建息息相关。因此,鉴于目前我们创建安全社区政府主导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采取由区安委会牵头,协调和调动街道、公安、消防、城管、质监、教育等各部门和单位,建立并完善安全社区创建推进工作组,各部门、单位和街道,明确分工、落实职责,长期负责安全社区的创建和创建成功后的促进发展。
        通过不同途径,运用不同方式,采取上网备案、签到等手段,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跨部门合作组织网络。同时借助政府公众信息网、互联网等渠道,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对安全生产、安全社区创建等实施项目进行网上备案、签到等。使各跨界部门单位通过网络通报信息,协调沟通,提高效率,把安全社区跨部门合作组织的建设落到实处。
        (四)安全社区建设要建立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
        从其他城市的成功创建经验表明,将安全社区确定的重大项目,优先纳入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同时,在安全专项资金中追加安全社区专项资金,对经评审认证获得市级、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的给予以奖代补,并对创建经费、志愿者工作经费以及宣传发动适当经费补贴。各街道(镇)也要相应设立专项资金,激励积极创建安全社区。要确保相关部门行业投入、企业主体投入到位,广泛发动社区各行各业支持安全社区建设,形成社会各界多元化筹资投入机制。
        (五)安全社区建设要体现民意,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
        居民的积极参与是安全社区建设的基础和源泉。众所周知,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为了群众,也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做好的工作,是将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安全社区倡导的“安全”不同于通常意义的生产安全,它的内涵更加丰富,大到社会稳定,小到邻里和谐,涉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日常开展的家庭防盗、防火、防暴力、防煤气中毒、老年人防跌倒、防诈骗等促进项目都与百姓息息相关。只有让百姓关心、关注、参与、互动,才能保障我们工作开展有基础,项目实施有效果,才能有效解决造成居民伤害的各类危险源,使百姓减少伤害。
        因此,创建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理念,安全促进项目的设立、实施要依据居民的安全需求,充分听取和采纳志愿者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呼声和建议,把安全促进项目做成服务百姓的民生项目。让老百姓在项目促进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实惠,从而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重要转变,也只有这样安全社区建设才会形成持之以恒的推动力。    (六)安全社区建设要结合实际,突出区域特色
        安全社区建设的核心在于项目推进,以点带面。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区域特点,危险源、高危人群和高风险环境也不尽相同。创建工作中,我们要切忌大而全、照搬照抄和简单地“拿来主义”,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突出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弱势群体的安全需求,准确定位本社区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问题,科学策划实施安全促进项目。以成都锦江区三圣街道安全社区建设为例,三圣街道辖区经营单位主要以大型花卉集中交易市场和农家乐为主,辖区涵盖地税所、锦江区第六人民医院、三圣小学、驸马小学、成都七中三圣分校等单位。对此,三圣街道针对地区实际情况,策划了交通安全、家居安全、社会治安、老年人残疾人安全、学校安全、生产安全、涉水安全、农家乐安全等一系列突出区域特色的促进项目。实际上,这些工作都是贴近老百姓需求,抓的正常业务工作,经过安全社区理念引领,完善成为安全促进项目。因此,创建单位要注重深入挖掘,使各类促进项目既形式多样,又突出区域特色、切实有效。
        总而言之,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有始无终的长期工程。我们要立足社区实际,坚持资源整合、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扎扎实实创建,真正把安全社区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安全的发展空间。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