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推行“科技+网格”模式 无缝监管“三小”场所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3月07日

    “三小”场所安全隐患治理,一直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难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三小”场所有增无减,监管难度愈渐加大,而原有的监管模式,已无法适应“三小”场所的变化发展,难以实现有效监管。作为街道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部分,做好“三小”场所的安全监管工作,对于防止重大恶性火灾事故至关重要。
    1沙头街道“三小”场所现状概述
    1.1什么是“三小”场所
    “三小”场所泛指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具体而言,包括经营面积在300平米以下具有销售、服务性质的商店、营业性餐馆、饭店、小吃店、汽车摩托车修理店、洗衣店、电器维修店等小档口;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且每层建筑面积在250平米以下,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性质的食品加工、石材加工、玻璃加工、木器加工等家庭作坊;建筑面积在200平米以下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酒吧、茶艺馆、沐足屋、棋牌室、桌球室、麻将房、美容美发店(院)等小娱乐场所 。
    1.2沙头街道“三小”场所基本情况
    沙头街道辖区面积25.4平方公里,下辖12个社区工作站(含5个农城化社区),有“三小”场所7千多家。“三小”场所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中村,这些场所主要服务对象为中低收入人群,多存在缺乏消防设施、乱搭乱接电线、私自搭建阁楼住人、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上锁等安全隐患。
    1.3“三小”场所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多头管理,落实主体不明确。“三小”场所的监管工作涉及安监、消防、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各部门监管内容有分工,但也存在交叉。例如:“三小”场所存在的阁楼问题,属于违建,又属于消防隐患,同时还存在是否具有营业执照等问题,涉及市场监管局、消防大队、安监局、街道等多个单位的职能。
    (2)工作形式流于突击,缺乏长效机制。近年来,市、区政府多次组织开展“三小”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查封、取缔、搬迁、拆除等方式,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方式和长效的管理机制,没有定期检查,“阵风”过去隐患随即复燃,监管处于“游离”状态。
    (3)缺乏预警提示,整改跟踪不及时。原有“三小”场所档案停留于《整改意见书》、《复查意见书》等纸面资料,零散、易丢失、难保存;缺乏有效预警手段,整改期限靠人工记忆,逾期未整改情形时有发生。
    (4)统计数据不准确,决策参考价值低。“三小”场所相关信息采集于临时性行动所检查的内容,信息不全、底数不清,缺乏时效性,更无从分类统计,缺少有针对性的科学数据,不利于辅助决策。
    2“三小”场所安全监管措施
    为响应区委、区政府“创造性抓落实”的号召,沙头街道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信息技术引入安全监管工作,研究并创建了符合“三小”场所安全监管工作实际需求的监管系统。
    2.1率先推行网络系统模式,全方位监管“三小”场所
    (1)创新模式。运用“科技+网格”模式,即以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结合网格化管理方式开展对“三小”场所的监管工作。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将庞大、繁杂的“三小”场所信息管理与安全检查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细化整理“三小”场所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流程,创建集“三小”场所基本信息管理、安全检查管理、预警提示、综合查询、事故与伤害监测、统计分析等模块为一体的《沙头街道“三小”场所安全监管系统》。
    (2)网格监管。“系统”以“三小”场所地址为识别码建立“三小”场所信息库,一户一档。街道现已将辖区内的7200余家“三小”场所全部纳入“系统”监管。为确保责任到人,街道将辖区划分为两个网格层级,设一级网格4个、以社区行政区域为划分标准的二级网格12个。街道办、社区工作站、股份公司、工业区物业公司以网格为基础分片包干,履行各自的检查、监管职责。目前,辖区所有“三小”场所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已顺利完成。正常经营的6862家“三小”场所已全部进行了一个周期的安全检查,场所有无阁楼、隐患类型等信息一应俱全,实现了“三小”场所底数清、情况明。
    2.2构建历史脉络立体网,规范化监管“三小”场所
    (1)制定标准。传统的监管方式流于突击整治,缺乏统一的检查标准和明确的整改要求,整治成效难维持,各类隐患“回潮”严重。针对此问题,沙头街道结合辖区“三小”场所特点,制定了《沙头街道“三小”场所安全检查信息登记表》,设计了三类工作表格、四类处理函及《整改意见书》和《复查意见书》,规范了“三小”场所安全检查内容及整改要求,明确了安全检查流程和隐患跟踪处置程序,推动“三小”场所规范化、常态化监管。
    (2)记录历史。“系统”自动记录不同时期、不同用途时的场所基本信息,形成该场所的使用历史档案;“系统”记录每次安全检查的时间、检查人员姓名、检查内容、发现的隐患及隐患整治情况、移交情况等信息,形成每个场所的安全检查档案。
    2.3引入“多挂钩”考核机制,常态化监管“三小”场所
    (1)纵横管理。“系统”设权限控制,每个管理层级权限有别,分别负责录入、查询、审核等职能,权责明确,形成纵横交错、监管深入的局面。纵向管理:街道党工委、安委办、社区等各级领导均可使用各自账号登录“系统”,随时查询权限范围内的“三小”场所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处理情况。横向管理: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防火办、各工业区物业公司、工业区管理处(安全办)等各级领导可使用各自帐号登录“系统”,查询权限范围内的“三小”场所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处理情况。
    (2)“捆绑”考核。根据省、市、区的有关规定,结合沙头实际,制定出台《沙头街道“三小”场所安全检查暨考核办法》。对社区工作站及其所辖相关单位落实完成“三小”场所每季度安全检查率、安全隐患限期整改按时复查率、基本信息采集录入率、安全隐患整改率的情况,分季度、年度进行考核评定;并将“先进、达标、不达标”的评定结果与街道年度安全考核奖励相关联。严格的责任考核制度为实现对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得到、整改得了、监管得住”提供了有力保证。
    2.4运用统计分析“听诊器”,快速辨析“三小”场所隐患形势
    (1)高效统计分析。“系统”自动根据地理区域、统计时间提取数据生成多种统计分析报表。通过柱状图、表格等形式直观反映有关场所检查、隐患、信息移交等情况,随时提供各种真实统计数据,避免需要使用相关数据时匆忙安排排查产生的时间延误和数据不精准。根据统计报表数据发现易存在安全隐患场所种类和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该类场所和隐患开展排查整改,做到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有的放矢。
    (2)辅助决策科学。“系统”具备综合查询功能。根据查询条件,以台账、柱状图等形式列出场所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和隐患整改信息,随时掌握各种数据,精确、真实、可靠。
    2.5开启预警“推动器”,高效处置“三小”场所隐患
    (1)细化预警内容。“系统”根据检查、复查时间限期设置预警条件,可提供五种预警提示功能。除提示隐患整改期限、社区上报隐患、单位超期未函复情况外,特设“场所安全隐患已过限期整改期,尚未复查预警”和“场所已超过三个月未进行安全检查预警”。
    (2)设置智能提示。责任单位未按要求进行检查和复查的,“系统”自动生成预警提示,出现在街道层级主页及有预警情况的社区主页,确保场所隐患整改复查、定期检查到位。在智能预警的主导下,各责任单位增强了对隐患的排查、登记、录入及安全隐患的整改、复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提高了安全隐患的防范处置能力。
    3“三小”场所网格化监管成效及今后工作设想
    3.1网格化监管成效
    系统自2010年10月正式运行以来,已实现辖区“三小”场所信息全覆盖。
    (1)实现了全方位监管。以“三小”场所地址为识别码建立“三小”场所信息库,将辖区现有7200余家的“三小”场所信息纳入系统数据库,实现“三小”场所的信息管理底数清,情况明。
    (2)建立了安全检查长效机制。针对每个场所开展日常检查形成完整的检查记录,明确安全检查流程和隐患跟踪处置程序,确保辖区各类“三小”场所定期有人检查,查出的隐患有人跟踪整改直至销号,全面提高了对“三小”场所综合信息的管理分析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形成了高效运转、协调有序的长效监管机制。
    (3)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正在经营的6000余家“三小”场所已全部进行了三轮安全检查,发现隐患3859处、完成整改3237处、隐患整改率 83%,检查率、复查率实现100%,改写了以往底数不清、检查覆盖率低、复查不及时、隐患整改率低的“三小”场所“监管史”,实现对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得到、整改得了、监管得住”。
    3.2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优化沙头街道“三小”场所安全监管系统,建立健全“三小”场所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对各类安全隐患实施常态化的排查整治。
    (2)严格按照《沙头街道“三小”场所安全检查暨考核制度》的要求,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逐步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