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本制度旨在确保公司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有效控制和降低高风险因素对员工和环境的风险。高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质、高温高压设备等。通过制定和执行本安全管理制度,我们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的身体安全和财产安全。
2.责任与义务
2.1 公司责任
公司需确保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规范,并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培训资源。
2.2 部门责任
各部门需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积极参与高风险因素的安全管理工作,即时报告和处理相关安全事件,保障员工的安全。
2.3 员工责任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安全规定,并积极参与安全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安全标识与警示
3.1 安全标识
在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指示员工正确使用设备和防护装置,并标明相关危险信息。
3.2 安全警示
定期组织安全演和应急疏散演练,提醒员工对高风险因素保持高度警惕,并加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区域和过程的警示与提示。
4.设备和设施管理
4.1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状况,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运行正常、防护装置完好、设施通道畅通。
4.2 紧急事故应急设备
根据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的特点,备齐相应的紧急事故应急设备,并设置在易于获取和识别的地方。
5.高风险因素管理
5.1 存储和使用
严格控制高风险因素的存储和使用,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5.2 防护措施
对高风险因素的相关区域和过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护设备、工作站防护和个人防护用具。
6.培训与演练
6.1 安全培训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包括高风险因素的安全操作、应急处置和危险防范等,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6.2 安全演练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疏散演,提高员工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危险防范意识。
7.监督与检查
7.1 内部监督
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安全监督与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7.2 外部监督
积极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认真整改不合规的问题,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8.风险评估与改进
不断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改进潜在的高风险因素,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升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9.附则
本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制度的修改和完善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并报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后生效。
10.生效日期
本安全管理制度自审批通过之日起生效,并向全体员工公布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