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会员中心
加入VIP
微信
客服微信 网站公众号
用户名:
密 码:
Cookie:
不保存
保存一天
保存一月
保存一年
忘记密码
安全新闻
安全法规
安全管理
安全技术
事故案例
操作规程
安全标准
安全教育
环境保护
应急预案
安全评价
工伤保险
职业卫生
文化
|
健康
管理体系
文档
|
论文
安全常识
工 程 师
安全文艺
培训课件
管理资料
煤矿
化工
建筑
机械
电力
冶金
消防
交通
特种
论坛
活动
视频
问答
投稿
MSDS
签到
超市
招聘
动态
法规
管理
技术
案例
超市
标准
课件
签到
更多
教育
规程
预案
评价
工伤
职业卫生
环保
健康
体系
文档
论文
常识
工程师
文艺
视频
导航:
安全管理网
>>
安全论文
>>
食品安全论文
>>正文
上转换荧光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文档作者:
贾国超1,一,职爱民1,宋春美1,张静1,李梦琴2,张改平1+
文档来源: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2.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点 击 数:
更新时间:
2025年06月30日
下载地址:
点击这里
文件大小:
870.10 KB 共6页
文档格式:
PDF
下载点数:
1 点(VIP免费)
全屏查看
内容预览 [文件共6页]
本文件共6页, 如需编辑使用,请
下载
。
注:预览效果可能会出现部分文字乱码(如口口口)、内容显示不全等问题,下载是正常的。
文件大小:870.10 KB 共6页 文件格式:PDF
下载点数:1 点(VIP会员免费)
上一篇:
少吃烧烤防胃癌
文本预览
仅提取页面文字内容,供快速阅读使用。
第3卷第6期 2012年12月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v01.3 No.6 J0umal ofFood Safet),and Quality Dec.,2012 上转换荧光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贾国超1,一,职爱民1,宋春美1,张静1,李梦琴2,张改平1+ ∞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 2.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郑州450002) 摘要:上转换荧光技术是基于上转磷光体的新型检测技术,因其独特优越性,成为标记检测技术中新的研究 热点。本文综述了上转换荧光技术的研究机制、国内外实际应用和发展状况等。发现该技术在大肠杆菌、布 鲁氏菌、链球菌等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效果极佳,但当前技术仍有一定缺陷,亟需通过改进合成工艺、表面修 饰等方法完善,进一步推进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上转换荧光技术;上转磷光体;食品安全应用 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 offood safe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detection JIA Guo—Cha01’-,ZHI Ai.Minl,SONG Chun—Meil,ZHANG Jin91,LI Meng.Qin2,ZHANG Gai.Pin91'+ q.Key Ldbordtory彤Animdl Immunolo缈彭the蜥ntstry对AgricultHre,Hen硎Pmvincidl Key Labordtory对Animdl Imm”noiogy,Hennn Acndemy对Agric"lttlrn|Sciences,zhengzho¨4soO啦,ChinnI 2.InSntHte对Food Science and 1Rchnology,Henan Agriculttlrni Untversi玲,zhengzhou 450Q眈,Chin∞ ABSTRACT:The up—conVening phosphor technology(UPT)based on up-conVerting phosphor(UCP)is a new kind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because of its unique features it has become the topic of much new re— search in mark detection technology.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ed the mechanism,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of UPT.It was found that UPT had a favorable ef佟ct on。E活c矗gric磊i8 cDZf,6磁cPZ,G and s≠地p一 肋cD∞姗in the矗eld of food safety detection,but the current technology still had some certain defects.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synthesis techn0109y and surface modmcation memods,the UPT could be enhance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fbod safety detection could be more useful. KEY、)旧RDS: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0109y;up—conVening phosphor;food security applications 1 前口 食品安全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人民切身 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工程,其中合适的检测技术不可或缺。传统的理 化检测方法如高压液相色谱法【1]、气质联用法【2】、毛 细管电泳法【3]等虽具有准确的突出特点,但存在样品 前处理复杂、耗时费力、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难以 适应现场检测。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因其具有简便、 快速、特异、敏感和低成本等优势,可以在极短时间 范围内检测到粮食、蔬菜、奶制品等多种食品中的小 分子污染物,因而一直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4】。“十一 五”期间在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科研项目的支撑下, 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ELIsA 及胶体金免疫试纸,涌现出来多个优秀的科研团队 及科技创新性企业。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的检测靶标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08) t通讯作者: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免疫学和药物残留。 E—ma订:zhanggaipin92003@yahoo com.cn 万方数据 570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第3卷 来说,传统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很难在较短的开 发周期内迅速满足食品安全检测的需要,亟待研制 一种可以在抗体特异性确定的前提下提高靶标检测 灵敏度的快速检测技术与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保 护我国消费者的健康。上转换荧光技术(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uPT)可以大幅度提高特定抗体 的检测敏感度,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本文旨 在就上转换荧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等进行综述,以 期为本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上转换荧光技术概述 2.1 上转换荧光技术及发展 uPT是一种具有高度安全、灵敏、稳定,基于上 转磷光体(up—converting phosphor,UCP)的新型检测 技术。uCP是由稀土元素掺杂某些晶体晶格构成的、 能产生上转换磷光现象的特殊材料,其磷光颗粒能 吸收至少2个光子的低能量,并发射能谱高、单波长 的可见光【51,移除激发光源后,在10_8 s以上仍可持 续发射光。 法国学者Auzel等在1966年研究钨酸钠钇玻璃 时意外发现,当基质材料中掺入稀土离子Yb等时, 可以在红外辐射激发下发射出可见光,从而正式提 出“上转换发光”的观点,开始上转换荧光相关研究 [6】。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准备资助三家公 司研制手持式uPT生物传感器,计划用于对战场上 可能使用的多种生物战剂进行快速预警[71。目前,国 外有关uPT技术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国内只有 中国科学院、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军事医学 科学院等几家机构从事基于ucP免疫层析试纸和 uPT生物传感器的研究[8】。目前,国际上用于检测单 链核酸、IFN—r分泌物、布鲁氏菌、耶尔森氏鼠疫杆 菌的试纸已经成功问世。 2.2上转换荧光技术的特点 常用的荧光标记物在食品安全检测时,其缺陷 不可避免。荧光素和荧光染料因有光稳定性低、光谱 重叠等弊端,对食品中微生物成像造成不良影响;量 子点虽然具有激发光谱宽和光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含 有有毒重金属离子,严重危害被检测的生物体【9’旧]。研 究发现⋯],上述标记物在紫外波段下发生激发光时, 生物组织及其肽、蛋白质、核酸等会产生强烈的背景 荧光,某些荧光素甚至会产生生物学毒性,导致 抗原或抗体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下降,影响实际检测 效果。 ucP作为完全惰性的无机发光材料,具有特殊 的物理结构和光学特性,经过表面修饰与活化后,能 克服上述标记物的缺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如灵敏 度高,具有独特的上转发光现象,消除了在检测时来 自于外界背景因素的引起的不良影响【12】;耐用性强, 稳定性好,ucP的光学性质能避免检测样品腐蚀和 自身衰变所造成的光解、发光淬灭、闪烁以及光漂 白[13,141;高度简易,精简样品预处理过程,利用uCP 可进行直接检测;ucP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可进 行自由组合,多样化光谱使多重分析变成现实;安全 无污染,无机惰性好、红外光激发、可见光发射使得 基于UcP的检测对于测试者、试验样品、环境毫无 危害[15】。uPT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如灵敏度好、有 效期长、通量高、无干扰,成为标记检测技术中新的 研究热点。 尤其是uCP具有绝无仅有的上转发光现象,即 与一般荧光颗粒“高能光激发、低能光发射”的下转发 光有所不同,uCP颗粒可进行“低能光激发、高能光 发射”的上转发光。由此,使得uCP颗粒作为标记物 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无背景、无蟀灭、可 定量等有别于传统标记物的显著优势,并可最终实 现高灵敏、特异、稳定的现场定量检测。 2.3上转换发光机制 uPT本质是一种反斯托克斯发光,即辐射的能 量大于所吸收的能量,其通过吸收较低能量的红外 光,发射高能量的可见光来实现能量上转换【16】,也 是一种反斯托克斯现象。一般来说,上转换荧光的基 本机制分为激发态吸收、能量转移和光子雪崩三个过 程,完成上转换荧光过程大致需要六个步骤,如图1 所示,APTE为光子添加能量转移过程,EsA为激发态 吸收,cOs为合作敏化,coL为合作发光过程,TPAE 为双子光激发过程,PA为光子雪崩过程‘"’201。 2.3.1 激发态吸收(excited state absorption,ESA) 激发态吸收过程为单个离子的吸收,是上转换 发光的核心过程,其原理是某一基态水平的离子在 连续吸收多光子的条件下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 能级的一个过程。此离子吸收一个能量的光子到达至 中间亚稳态能级,如果此时出现第二个波长的光,则 可将处在亚稳态上的离子激发至一个更高的能级上, 万方数据 第6期贾国超,等:上转换荧光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57l REl REl RE2 (A1 fAlAPTE (B) fBlESA REl REl RE2 (C) (C)COS /l\ 知c正..』_:..L —i RE (D) 。、(D)COL ▲i ucL 十; 且 I也 (E) (E)TPAE 图1上转换发光机制 Fig.1 Mechanism of up—conVersion photoluminescence 此过程称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如果其能量满足匹配 要求,该离子还有可能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能级上, 形成三光子、四光子吸收等,高能级上粒子数越多,激 光发射的频率就越高,进而产生上转换发光现象[1引。 2.3.2 能量转移(energy transfer,ET) 根据能量转移方式不同可分为连续能量转移、交 叉弛豫、合作上转换三种形式。当处在中间态的离子 满足以下条件:(1)被激发到中间态的离子数量足够 多;(2)2个激发态离子,能量相当接近,则此激发态 离子通过相互作用,其中一个离子退回到低能态,另 一个离子则被激发至高能态,由此产生辐射跃迁【l91。 2.3.3 “光子雪崩”过程(photon aValanche,PA) 该机制的基础是:一个能级上的粒子在交叉驰 豫的作用下,使另一个能级上产生特殊的抽运效果, 其量子效率大于1。增大激发光强度,缩短建立平衡时 间,有利于增强平衡吸收,出现较好的上转换结果。 3 上转换荧光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常用液相沉积法、Lemieux.von Rudloff法、无机 壳层修饰法、化学修饰法等方法将上转换荧光纳米颗 粒表面进行氨基化、醛基化、羧基化修饰,以增强其 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易于和生物大 分子相结合,目前研制出了上转换荧光生物探针、上 转换荧光免疫层析等,使用效果极佳。 3.1 国外食品检测领域上转换荧光技术的应用 国外对uPT在食品安全检测的研究较多。Katri 等【211将上转换荧光原理应用于血清中雌二醇素的检 测,实验中分别将La202S:Yb3+、0yste卜556与雌二醇 素偶联作为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对实际样品血清 中雌二醇素进行免疫检测,结果十分理想,检测限为 0.9 nm。John等[22]在食品用水病原体检测的报告称 酹L (F) (F)PA uPT无背景荧光干扰,安全快速,结合非放射性地高 辛标记抗体UPT分子仪能检测1 ng的病毒DNA,是 未来检测生活用水、食品工业用水的发展方向之一。 Paul等【23】采用uPT构建血吸虫检测横向流分析平台, 和CAA.ELISA技术相比,uPT-LF能检测36份循环 阳性抗原,CAA.ELISA只能检测到15份循环阳性抗 原,此技术将在动物性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巨大 潜能。 3.2 国内食品检测领域上转换荧光技术的应用 目前,国内关于UPT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物、 医学等领域,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已经研制完成的多种uPT系统,可对不同类型的靶 标如单一靶标、双靶标、多个靶标进行标准检测。在 此平台上实现了大肠杆菌0157、霍乱弧菌01群0139 群、副溶血弧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多种食品安 全相关病原体的快速定量检测【241。 3.2.1 上转换荧光技术在布鲁氏菌、大肠杆菌中 的应用 曲勃等[25】成功研制出用于检测动物样品布鲁氏 菌的上转换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检测限5×106 cfIl/mL,灵敏度变化范围2.0×103~3.9×105cfu/mg。王 静等【26】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上转磷光免层 析快速检测方法,该法能在40 min内完成检测。应用 于23种28株常见肠杆菌科细菌,无交叉反应,检测 灵敏度为5×103 cfu/mL,每次至少能检测50个细菌, 分别将奶类、面粉类、糕点类、果汁饮品类等中不同, 的固体、半固体、液体食品样本加以稀释,同时添加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至10 7 cfi】/mI,,静置10 min或短暂离心(3000“s,1 5 s),吸取上层液体进行检 测,样品类型对实际检测结果没有产生不良影响,样 品检测灵敏度达到103 c纠mL。此法比胶体金技术相 1.;:y I肛 非肛 万方数据 572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第3卷 比具有高通量的优势,可用于快速检测食品、环境样 品中的污染菌,效果极佳。 3.2.2上转换荧光技术在抗2型猪链球菌抗体 中的应用 郑峰等‘271通过对本研究室表达的溶菌酶释放蛋 白(uramidase teleased protein,MRP)重组蛋白进行 UcP标记,制备出基于M]RP双抗原夹心法的UPT免 疫层析试纸,建立了一种检测抗2型猪链球菌抗体的 现场快速诊断方法。选择重组MRP蛋白检测猪感染 s.suis 2后产生的抗体,结果证明,所建立的uPT免 疫层析体系可在15 min内完成对抗s.suis 2抗体的检 测,快速、灵敏,操作不受实验室限制,非常适于在 现场对猪和人的血清中抗s.suis 2抗体进行高通量快 速检测,有利于流行区对该病的疫情监测预警,保证 动物性食品安全。 表l UPT系统与western blot、ELISA的检测结果比较㈣ 1rable 1 1’est results by UPT compared with Western blot and ELISAl27】 3.2.3其他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8] 发明了上转换纳米粒子标记适配子的荧光生物探针, 克服了半导体量子点(QDs)标记适配子的生物探针所 存在缺陷,如损伤生物体核酸、QDs的潜在毒性、化 学不稳定性等。用水溶性上转换纳米粒子为荧光供体, 以亲和素为媒介连接适配子和生物素制备出此探针, 适用于大多数靶分子,亲和力高。在980 nm光的激 发下,相应的荧光信号就可以被检测到。 刘成辉等【29]采用聚丙烯酸对NaYF4:Yb,Er纳米 粒子进行表面修饰,由于其表面带有大量羧基,故将 带氨基的生物分子通过化学键固定在纳米粒子表面, 制成纳米粒子荧光探针,在980 nm激光的激发下测 定其荧光强度,测试表明其分析灵敏度高,最低可检 测到0.1 ng/mL的羊抗人IgG。 刘蕾等[3 o]研发出一种以上转换磷光材料作为标 记物的生物传感器。该系统能通过检测试纸条上颗粒 含量,计算出食品样品中特定生物分子浓度,实现了 对多种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和定性、定量分析。该检测 系统对系列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线性响应特陛极佳,且 与扫描型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十分接近。郭永刚等[3u 为实现对食品中细菌的检测,合成了NaYF4:Yb,Er 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进而作 为标记物来检测DNA的杂交,达到预期实验结果。 他们还通过此颗粒与传统的荧光标记物Cy3对比发 现,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具有荧光度强、检测成本低 和安全无毒等优势,揭示了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在 节约疾病诊断成本和细菌监测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 4 上转换荧光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中面临 的问题 UPT在检测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在在食 品安全检测应用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合成工艺 问题、表面修饰问题、应用现状问题等。 4.1 制备工艺 材料特性和制备工艺联系密切,不同工艺中基 质声子态密度变化、敏化剂、质物料配比的变化对上 转换效率都会产生一定影响[32】。为了便于被扫描仪 扫描和检测,需改善稀土发光材料合成工艺,制备出 发光度强、相关性能好的新型上转换荧光材料。 目前,要获得高发光强度的uCP,需在制备过程 中加入敏化剂,同时还要保证发光中心、敏化中心的 能级匹配且均匀地出现在纳米尺度的基质中[33,341。上 转换激光效率最重要重的因素是稀土离子能级的无 辐射跃迁的过程,而声子参与无辐射跃迁过程,为了 提高上转换激光的运转效率,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 必须设计制备合适的稀土掺杂基质材料,合理调整、 配比基质物料,采用新型敏化剂和恰当的抽运途径, 从而降低基质材料的声子能量,提高量子效率。 4.2表面修饰 UCP在直接使用时易出现分散性和稳定性不佳 等问题,因此需要在不影响其荧光强度的前提下进 一步研究发光材料表面修饰问题,以期使其具有较 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经过 表面修饰,可以极大增强上转换发光强度;采用液相 包覆沉积法对UCP表面进行氨基修饰,材料的悬浮 万方数据 第6期贾国超,等:上转换荧光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573 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提高,利用Lemieux.von Rud— loff法氧化材料表面的油酸分子,颗粒经过表面羧基 修饰后在水中的分散性能极佳。同时我们还要明确纳 米颗粒与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偶联对蛋白质结构与 功能的影响,ucP只有在表面修饰上化学键后才能同 抗体成键联接,而且其表面修饰的化学键只能同生 物体特定的化学键结合,不能影响生物体其他功能 正常运转,如其复制、藕联和杂交等生物过程【3引。 4.3 应用范围 目前,uPT大多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而食品 领域相关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技术还不太成 熟,用于检测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uPT免疫层 析试纸还未见报道;制备方法和修饰技术尚还存在 一些问题,因此限制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推广 应用。需进一步加速研究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上 转换荧光技术,建立基于uPT的竞争型免疫侧向层 析试纸技术平台。 5 前景展望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具有毒性低、理化性质稳 定、发光强度高而稳定、斯托克斯位移大、无生物样 品自体荧光干扰、散射和成本较低等优点,使得基于 UCP的上转换荧光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现阶 段,相关研究者利用uPT已在疾病检测等方面取得 巨大成功,但在检测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方面尚未 取得突破性进展,所以如何进一步开展新型上转换 荧光纳米颗粒制备与表征、抗体标记以及建立uPT 免疫层析技术平台等相关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尤 其是将uPT和免疫层析试纸技术相结合,将为高敏 感度、定量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与胶 体金免疫检测试纸相互补充,广泛应用于农兽药残 留及食品违禁添加物的快速检测中,社会和经济意 义巨大。 参考文献 [1]Gul S,Sultana N.New Method for 0ptimization and Si枷ltane— ous Detemination of Spamoxacin and Non Steroidal Anti—Inf_ lammatory Dmgs:Its In-Vitm Application[J].Am J Anal Chem, 2012.3:328—337. [2] Hem矗ndez F’Port01es T’Pitarch E,酣Ⅱ7.Gas cllromatography coupled to high—resolution time—of_night mass spectrometry to analyze仃ace—level o唱anic compounds in the enVironment,food safety and toxic0109y[J】.TrAc一1Yends Anal Chem,201 1,30(2): 388—400. [3] Bergamo AB,Fracassi JA,Jesus DP.Simultaneous dete肌ination of aspartame,cyclamate,saccharin and acesulfame—K in soft嘶一 nks and tabletop sweetener fbnnulations by c印i11ary elec订ophoresis witll 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 [J】.Food chem,201 1,124(4):1714—1717. [4]Wen K,N6lke G Schillberg s.Impmved nuomquinolone detection in ELISA through engineering of a broad specific sin— gle·chain variable fhgment binding simultaneously to 20 nuoroquinolones 【J].Anal Bioanal chem,2012,403(9):2771—2783. [5]Niedbala RS,Feindt H,Kardos K.Detection of Anal”es by Im— munoassay using up·convening Phosphor TecllIlology[J]Anal Biochem,2001,293:22—30. [6] Auzel F.Materials and Devices Using Double Punlped Phos— phors with Energy Transfer[J】.P IEEE,1973,6l(6):758—787. [7】杜海燕,杨志萍,孙家跃.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发光效率研究及 展望【J].化工新型材料,2009,37(9):5—7. [8]闫中强.应用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的免疫层析法检测鼠疫耶 尔森氏菌[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9】ChatteIjee DK,Rufaihah AJ,zhangY upcoVersion F1uorescence Imagine of Cells and Small Animal Using Lannlanide Doped Nanocrystals[J]Biomaterials,2008,29(7):937—943. (10】Janczewsl【i D,Zhang Y,Das DK,甜Ⅱ,.Bimodal Magnetic Fluo— rescence Probes for Bio imaging【J]Microsc Res 1bchni q,2010, 74(7):563—576. [11]zarling DA,Rossi MJ,Reppers NA,“口,.Up—conVening Re— poners for Bi0109ical and Othef Assays Using Laser Excitation ‘rechniques[P].uS Patent,C089,6537829.2003—03一05. 【12]1瞩,u x,zhang Q,wang x,Pf臼,.One—Pot Synthesis of Carboxyl 一Functionalized Rare Eanh Fluorjde Nanocrystals with Monodispers咄Ul廿asmall Size a11d ve∥Bri曲t Luminescence [J]Eur J Inorg Chem,201 1,13:2158—2163. [13]Idris NM,Li ZQ,Ye L,甜口,.Thcking Ttansplanted Cells in LiVe Animal Using Upconvemng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J] Biomaterials,2009,30(28):5104—5113. 【14]Sia SK,Linder V Parviz BA,“口,.An Imegrated Approach to a Portable andLow Cost Immunoassay for Resource Poor Settings [J】.Angew Chem Im Edit,2004,43(4):498~502. [15]Jiang s,zhang Y upconvening Nanopanicles—Based FRET Sys— tem for StIldy of SiRNA in Live cells[J].Lang Muir,2010,26: 6689—6694. [16]乌兰图亚.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 石油化工,2007,12:18—20. [17】Auzel F.upconversion and anti—Stokes processes with fand dio— ns in solids[J】.Chem Rev,2004,104(1):1 39—173. 【18]杨建虎,戴世勋,蒋中宏.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及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574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第3卷 [J】.物理学进展,2003,23(3):284_298. 【191郭海,乔艳敏.稀土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浙江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7,30(4):377—382. [20】密丛丛.稀土氟化物上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的磁化功能和生 7物功能[D】.东北大学。2009. [2 I】Klming髂k Ul(onallo T,PaI【lcila H,甜耐.Upconvening Fluorescence ResOn孤ce Ene理:y Tra丑sfef in a Homoge-neous Immu— n0船say蠡∞Estramol叨.A|’al CheIIl,2006,78(13):4690_4696. 【22】John TC,B们u舢er AJ.Biosenso璐for me Detecti∞of water. bome P“Ihogcns[J】.Anal Bi0姐al chem,2012,402:117一127. [23】P曩lIl LAM,C1audia J,Joli%J,e,口,.Lateml F10w Assay f.0r Si一 咖ltaneous Detcction Of CelllIl盯and H山noml lInm岫e Re. spon∞s[J】.Clin Bioch觚k 2011,“:124I—1246. 【24】杨瑞馥,周蕾.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 【c】.2010年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20lO. [25】Qu Q,zhu zw'w抽g YF'“口f.R叩id and Q啪titative Detection of Bmcella by up—c蚰vening Phospllor TecllIl0109y B硒ed k曲ral Flow Assay【J】.J Micm Mem,2009,79:12卜123. 【26】王静,周蕾,李伟,等.上转磷光免疫层析检测肠出血性大肠 杆菌0157【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l 9(1):4l_43. [27]郑峰,周蕾,葛俊超,等.应用上转换发光技术快速检测抗2 型猪链球菌抗体【J】.中华流行病学志,2008,29(3):3 lO一3 11. [28】刘晓敏,孔贵祥,涂浪平.上转换纳米粒子标记适配子的荧光 生物探【P】-中国.2011 10212461.1,20ll-7—27. [29】Liu CH,W抽g Z,W抽g XK.甜玎『.Sllr最垃e mdmcation of hy· drophobic N小|T 4:n,Er upconve巧ion nanophospho塔壮d 也cir applic撕ons for蛔mtlnoassay fJ】.sci china Chcm,2011, 54(81:1292一1297. 【30】刘蕾,周蕾,黄立华.基于一维CCD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 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7,28(2):246_251. 【3l】G∞Y G De呜Wj G∞M,“口,.The Dctect0∞ofBacteria on Mic∞蛐ys UsilIg Up-C∞verting Phosphor Na—nopanicIes船 Fluo他scent Labels【C】.1EEE Intemati∞al Conf-e心∞e of N柚o, Mic∞Engi心red蛐d MolecuI盯System,2006. 【32】张翔宇,高当丽,李林.影响稀土频率上转换荧光效率的因素 。fJ】.激光技术,20lO,34(6):855—860. f33】鲍俊萍,徐晓伟,范慧俐,等.上转换荧光材料在生物芯片技 术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3,17:191一193. 【34】李鲁平.衄sAb快速定量检测上转发光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 及临床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 【35】赵露晶,免疫层析定量测定AFP和RNA干扰l笛62细胞的研 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张宏梁) 作者简介 贾国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 安全检测。 E-mail:jiaguocha02007@163.com 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动物免疫学和药物残留。 E—miI:zhaq鹊aipin92003@yalloo.co肌cn 9厶豆
网友评论
more
食品安全论文最新内容
06-30
上转换荧光技术在食品…
06-30
少吃烧烤防胃癌
06-30
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
06-30
生物分析仪器在食品检…
06-30
石家庄市食品冷链物流…
06-30
石墨金属光谱法在食品…
06-30
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技…
06-30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
食品安全论文热点内容
30902
浅论转基因食品的特…
27677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22564
食品安全与化学的密…
22018
浅论食品安全性问题
17317
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
17039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
1578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
12176
浅议影响食品安全因…
相关内容
石家庄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
石墨金属光谱法在食品重金…
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技术与…
食品产品质量检验的职能和…
食品防腐剂检测技术概况
创想安科
网站简介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业务合作
提交需求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