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一些部门、企业将电力应急管理的重点偏移到电力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上,将反事故措施当作应急预案,而忽略了事故预警、预防性检查、危险源管理和监控以及善后处置、评估改进等环节的工作。
一些企业虽然开展了个别预案的演练,但多限于桌面演练或功能演练,根本没有做到“实战”演练。难以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教育公众、提高能力、完善预案的目的。电力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性事件,演练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公众参与。目前电力行业仅能开展局限于系统内部的训练性、专业性演练,其深度不够,达不到应急处置的效果;大部分省市未组织过针对电力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合演练,应急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战性没有得到有效的检验。
三、完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工作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开放系统,它包含人员、设备、物料、检测手段、工艺方法、信息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全天候”的特点,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需要在从生产到流通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制、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促进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协调好整个系统中每个要素,使其运转处于正常、平稳状态,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根据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特点并结合电力企业多年来安全管理创新与经验,研发发供电企业全方位动态安全管理及评价系统。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之后,模拟客户进行多用户测试,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稳定。提高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及相关部门、人员的配置,成立企业安全委员会、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网络系统、做好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等,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公布标准化检查表、流程化安全检查管理、安全检查总结,实现动态安全检查与考核管理。
(二)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保护的对象,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人是事故的受害者,又往往是肇事者,当然要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企业员工对安全的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工作宣传。在管理安全生产中,要摒弃由于受封建社会文化和传统计划经济影响而形成的重物轻人,或重技术不重人,靠权力不靠人的以物为中心的思想。要把安全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提到中心地位,深入细致地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和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方法,树立安全人本管理理念。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加强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业人员必须经行业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上岗,同时应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质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一次《安全规程》培训,将安全生产理念植入人心。
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要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加强电力企业生产的现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此外,还应该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累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又如,可在企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从中汲取教训。
(四)完善安全应急管理
建立电力应急信息指挥平台、电力应急通讯保障等应急基础设施,形成标准统一、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符合国情的电力安全实时监管和电力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实现实时监管、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在国家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之后,相应建设区域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及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全面提升电力安全监管水平和综合应急指挥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将预案的修订完善和演练工作制度化,同时继续加快推进电力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全面推动并协助地方各级政府开展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基层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规范电力应急程序和要求,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应急职责分工,并逐步加大应急投入;充分发挥应急专家体系的技术支撑作用;定期对电力行业的应急能力开展评估分析。对于企业自身,企业应定期或者不定请专家对员工进行急救和小事故扑救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反事故演练,并且做好相应记录。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应急能力。
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应急专家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技术装备;加强现有应急抢修、处置队伍的建设,保证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电网企业与电网企业、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地方电力企业与中央电力企业、电力企业与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危急关头相互支援、支持,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仅仅关系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关系带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安全”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最重要的还是要时刻谨记并落到实处。加大对安全工作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一旦发生事故,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目标一致的安全生产理念。
主要参考文献
1、安洪光 刘希祥等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26164.1 2010年版
2、高丕俭 《坚持“四不放过”原则》《电力安全技术》2008年第4期
3、任国明 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年第3卷第1期
4、方海兵 《浅谈电力系统安全及其策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5、王正华 张力《对现代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企业安全文化增刊》2005年第25期
6、刘景霞 叶春青 《电力安全的重要性》《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