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本文化建设是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所以企业的班组建设如果脱离了人的需要,忽视了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无疑不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崇尚团结讲和谐。一是要以宽容人。不论是班长和班员之间,还是班员之间,要有一种容人、容事、容言的宽阔胸怀。二是要以诚待人。做到心胸坦荡,言行一致,对上不吹吹拍拍,对下不亲亲疏疏,对人不团团伙伙.三是要以情感人。在制度的“大棒”下“管而不理”,员工对制度执行“行愿而心不愿”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要站在人性化的高度上思考,沟通从心开始,工作从点滴细微处入手,共同建设和谐班组。
强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班员是班组的“主人”,强化班组的民主管理,事事讲民主,件件班务公开。每位员工都有权力和义务参与企业班组的建设,除了管理者对员工进行考核,全体员工也有全方位监督,充分考虑人情,尊重人权,让员工感到平等
培养班组员工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能力。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多数事故教训告诉我们,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所以要积极为班组成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更新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学习培训体系,坚持用先进的知识武装人;用典型的事例教育人;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人;用总体的目标激励人。通过培训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名员工的脑海中,从而促进班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重视安全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安全死角。
四、管理创新机制建设是班组安全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手段
安全文化源自安全管理,所以创新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管理基础之上。从管理上来看,随这社会的发展有些班组安全管理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有的管理基本到位,但缺乏创新;有的管理自主能力差,不能适应安全工作;有的投入不足,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致使工作常常出现脱节;有的管理松懈顾此失彼,到处亡羊补牢。能把安全管理上升到安全文化建设层次的更是极少。对此,必须要着力建立管理创新机制。只有这样班组安全文化才会不断的革新才能跟的上时代的步伐,永葆青春活力。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职工的文化结构、素质的制约和影响,必须根据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工艺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时具进、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动力源泉。
安全文化的执行:
从管理层面上来看,企业班组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搞好安全生产。不少企业班组在抓班组安全生产建设中,班组长热情高、工作积极性高、工作很卖劲,但是班组职工成员却漠不关心、热情不高、干劲不足,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现象。因此,班组安全建设工作步子小,收效甚微。抓安全建设离不开班组成员的支持、理解和参与,否则其效果就微乎其微。因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班组长带头、身先士卒。班组长在工作中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自己,因为“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只有思想上改变了才能以极大的热情去工作,才能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你的热情从而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2)培养骨干,带动一片。骨干是上情下达的纽带,是支撑事业的柱石。所以说,培养和使用好骨干是相当重要的。培养骨干的方法用很多种方式,毛主席曾教导我们“压担子和传、帮、带”。只有骨干培养起来了才能达到带动一片的效果。(3)发动职工,上下齐心。俗语说得人心者的天下。说的就是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职工绝不是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班组的建设和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就如张瑞敏说的:“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你能够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总之要千方百计动员班组所有成员,包括班组长、骨干、职工,人人都能主动参与到班组安全生产建设中来。这也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宗旨。
永葆企业安全文化活力:
(1)结合实际。将企业制度与实际结合,随时听取大家的意见修改制度。
(2)查漏补缺。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集体学习讨论查漏补缺。
(3)与时俱进。与时具进、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动力源泉
安全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习惯行为,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形成一种讲到工作就会想到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并对工作中的安全措施逐一落实的风气,那么工作中的安全系数就会有较大的提升。反之,安全理念没有形成,对待安全问题形成了马虎、满不在乎的思想,再改起来就很困难。可见对待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工作中某一环节一旦疏忽,发生事故也就见怪不怪了。安全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重在有效,贵在坚持,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