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培育安全文化的对象和立足点,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着“人”的安全需求出发,凡事责任到人,杜绝安全管理缺位现象。各级安监部门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理解人、尊重人,各单位的人员素质、设备状况、安全管理水平都各有特点和不足,要客观地分析现状,实事求是地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的管理措施,分阶段、分层次实施,逐步使安全管理工作步人人性化的轨道。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要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项目安排、待遇落实、教育培训等方面抓落实,监督体系要在制度完善、现场监督、隐患整改、制度执行等方面下功夫。
(二)不断自我完善OHSMS,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所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由一系列标准来构筑的一套系统,它表达了一种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进行控制的思想,也给出了相应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建设安全文化实际就是把安全文化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具体贯穿于OHSMS中,具体应用到安全生产的实践中,改变以往传统的、粗放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将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创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全面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要坚持超前性和预防性相结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工作虽然头绪很多,但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有的如季节性、阶段性的安全工作等,要把握住工作重点和关键点;有的如施工、日常作业等,要重点抓好标准化作业的落实;有的如职工的思想动态、周围环境等,要盯住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有的如职工安全意识,日常行为、整体素质、管理机制等,表面上看并非当务之急,但其影响却是长远和根本性的。因此,培育安全文化就是要重视超前性、预防性,通过以OHSMS为载体的安全文化的实施,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注重日常行为养成,灌输安全工作理念,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用先进的安全文化的凝聚员工,多做超前预想预防的工作,为企业安全的长治久安、持续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坚持实践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培育安全文化建设应本着循序渐进、注重实践的基本原则,把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奋斗目标、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每一项内容、每一项目标、每一项任务都按照时间进度量化、细化、具体化,做到实际、可行、有效。把OHSMS的完善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安全责任要逐级、全面落实,分解、细化目标,对考核要有可操作性,要涵盖工作成效、隐患发现、限时整改等各个方面。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制,做到公司季查、总调月查、分厂周查、车间日查、班组及岗位班查。
3.要坚持积极性和自觉性相结合。
目前不少管理人员及员工认为开展安全工作非常艰辛,责任大、担子重,不出事故并不多得多少,出了事故扣不少,在这种心态下很难发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因此,应当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要制定物质奖励措施来激励员工抓好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者与管理责任者的物质待遇。二要运用心理上或精神上的激励措施。三要合理制定考核,达标了就应兑现奖励。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员工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的养成,使人人想安全、人人保安全成为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行为。
四、坚持经常性和有形性相结合。营造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而这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就需要企业各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引导作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研究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切实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时效性。工会要着眼于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尽心竭力为职工解难事。做到用温暖热人心、用感情动人心、用保障稳人心、用真诚换人心,使生产一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遵章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共青团要紧贴青年群体,根据青工喜好、特点,发挥团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生力军作用,通过开展“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对青工进行“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引导;组织部门要通过开展“双区”活动(即思想责任区、安全责任区),强化党员干部安全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宣传部门要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舆论工具,加强安全文化阵地的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的宣传灌输,实现文化管理效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