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安全文化伴随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深刻,外延也十分广泛。安全通常指使人的身心不受到危害,感到有保障、太平等的事物存在的状态及其保障条件。人们的安全需求源于事故的危害,安全与隐患、事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安全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减灾工程技术能力;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之总和。其硬件层次为安全器具、物品、设施、工具等,软件层次包括了安全意识、制度和安全价值。
安全文化是要求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安全理念,即用安全理念与价值取向来主动、长效地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激励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与敬业精神,将原本割裂的,传统和现代的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技术措施与操作行为有机结合,最终达到促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企业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需要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过程。建立完善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和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规范作业行为,减少违章引发的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建设安全文化,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对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产生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2.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观,重点在于企业文化的开发和深化。要做到安全生产,实现文明生产,其关键在于开发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职工建立起安全自护、互爱、互救、应急的安全文化体系,以企业为家,以企业安全为荣的精神和风貌,在职工的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与健康的奋斗目标。安全文化既是企业文化之本,也是企业文化的归宿。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当今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占领市场及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都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行自主管理,使生产经营环境长期处于相对安全稳定状态,将安全事故、伤害事件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更重要的是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稳步提高,才能推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平衡发展,这对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大有益处。
4.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科学领域内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的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是企业达到本质化安全的有效手段。违章行为都不是员工故意为之,而是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只有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起以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新对策和手段,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执行力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转变,员工安全思想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飞跃。
三、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一)增强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提高员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就是积淀于广大员工心中的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和价值观。可见,要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从“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手。
1.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人身事故往往是在员工弃守安全原则的情况下,为了图省事冒险作业引发的,或者一些同志在“产量第一,重指标效益,重项目与速度,轻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事故难免”等错误观念引导下发生的。坚持安全原则的品德要求员工对违章作业进行监督、对违章指挥进行纠正,有权力、有义务更要有胆量向一切不安全行为说“不”,这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要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美国通用公司CEO杰克•韦尔奇是这样讲述成功秘诀:“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员工天天学安规,年年考技术,可一上现场全抛到脑后。因此,企业安全教育要在培养员工走程序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的道路上下功夫,培养员工在安全问题上循规蹈矩,遵章守纪、标准化作业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