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专指人类追求自身健康、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抵御自然灾害和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意外损失的知识、观念、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国家安全靠军队,社会安定靠教育和专政机器,抵御自然灾害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靠安全科技和安全管理体制。构建航空安全管理体系(SMS),将创新安全管理方式和手段,实施风险管理,建立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安全机制作为SMS的核心内容,并从更深层次推进安全文化作为实现核心内容的前提。历史经验证明,现代世界各国航空业的兴衰无一例外地与创新发展相关联,而创新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创新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竞争力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安全意识提高到文化的高度来认识来行动,使它成为各级管理者及基层员工的习惯意识。也就是说,每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文化建设是SMS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应把握以下要素原则:
一、牢固树立安全观念,凸现安全管理核心
安全文化注重以人为本,但要强调安全第一,提倡关心人、爱护人,注重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方式来提高职工的安全观念。安全观念主要是指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对安全的基本看法和态度,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因为观念决定行动,行为诠释观念,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并把它融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中,融入全体员工的每一天的操作中,体现在作业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上,才能提高安全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如果安全观念淡薄,就会出现下述种种现象:
思想麻痹,忽视安全管理作用,对事故隐患不闻不问,不进行风险分析,不及时解决,对安全抱侥幸心理,总想着“哪有那么容易出事”,而其结果就是“有那么容易”的出事了。
对设备不按规定检查、维修,带故障作业,用设备去拼效益。对发生的事故不吸取教训,不去分析原因,不去找解决办法,导致事故再次发生。工作缺乏责任心,图省事、凭印象、不认真检查和发现作业中的异常现象,严重失职,导致事故的发生。忽视警告,有意冒险作业,如操作吸烟、精神不佳、精力不集中,从而造成忙中出错,操作失误现象,进一步引发严重的事故。
二、倡导安全管理系统化,促进安全制度保障
从中国民航发展历史看,他经历了四个发展历程,第一是行政管理;第二是行政、经验管理;第三是行政、经验及规章管理;第四是经验、规章管理。民航从过去的行政管理、经验型管理向制度型、科学型管理转变以达到文化管理的目的。法制安全文化也就是要完善、严格安全法规制度。安全制度主要在安全价值观的指导下建立起的安全管理体系(SMS)之安全规章制度。而制度用于规范指导和约束行动,是价值观得以落实的保障。如果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SMS)之安全规章制度,就会出现安全责任不到位、安全管理目标不明确等现象,从而成为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如有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严格遵守,也只是纸上谈兵,起不到约束作用,同样会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所以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制度,推行理念的保障是制度。在推行安全理念的同时,应当有切实的制度保障,法规规章是民航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
三、规范行为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
我国民航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着其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在长期的安全工作中已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观念、行为、物质三个层次的安全文化。安全行为受安全观念支配,有什么样的安全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安全行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行为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极为重要,它是安全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安全制度、标准的最终落实点。行胜于言,要用我们的行动去实施制度上的规定、标准上的要求。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主要是由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来决定的,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由人的主导作用,物和环境是从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