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企业和谐发展的生命线。安全生产已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也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因此,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让隐患得到消除、事故得到控制、安全得到保障,这对于建设更加安全、幸福、美好的和谐企业至关重要。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和范畴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指企业(或行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深刻丰富的内涵: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生命价值、安全法制、安全行为规范、安全伦理,安全管理、安全文艺、安全工程技术、安全习惯等文化范畴。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在现实工作中,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依靠制度上的“硬管理”还需要用文化来进行“软管理”。这一硬一软的区别在于: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而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具有以下功能:
1.引导功能。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安全第一”,但是这种价值观在表述上每个企业可以不同,各个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理念引领系统包括价值观、目标、理念、口号等,并让核心理念系统真正深入人心,让大家真正理解,愿意去接受,引导员工认同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价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2.凝聚功能。在构筑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和联系性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凝聚职工的中间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员工把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目标、安全效益同员工的个人前途、家庭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对安全的理解、追求和把握上同企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尽可能地趋向一致。
3.规范功能。安全文化有亲和力,它通过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渗透,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当这种约束和准则普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就标志着企业员工自觉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的局面初步形成。
4.辐射功能。良好的安全文化不仅会使企业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重要的是经过安全文化建树,能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也会带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的平衡发展,这对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等都将大有裨益。
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地位是其它约束无法取代的,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生存发展以及企业安全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
企业安全文化一般分为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是安全生产在人们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的综合反映。安全文化的载体是安全文化的表层现象,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支柱。安全文化的建设并不是抽象的空中楼阁,需要通过安全文化载体来体现和推进。优秀的安全文化必有很好的安全文化载体支持,它们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和事故防范带来很好的效果。因此,重视和利用好安全文化载体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十分重视安全生产思想教育,通过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可包括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责任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利用广播、电视、局域网、简报、画廊、黑板报、专栏、会议等媒介,及时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集团公司安全工作部署、政策、措施等,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