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构建人本安全文化 打造本质安全矿工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三、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提升管理水平。
    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的基础和保证。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超化矿听取来自基层区队领导、职工及管理方面技术人员的意见,对传统质量标准化赋予全新整合修改,将有关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运输大巷、变电硐室等井下所有场所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及考核办法汇编成制度,形成文件,下发到各个单位,让每一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使全矿从井下到井上,从生产到辅助,都明确了质量工程安全标准与职责,达到了质量标准清晰、明朗,让干部、职工按标准作业。在此基础上,开展“亮点项目、样板工程、文明线路”达标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头面、文明硐室、文明巷道、文明示范岗,实现了“生产源头达标,质量标准精细达标、特殊作业环节达标”的良好局面。在检查考核中,按照标准查现场,对照规程找差距,制定措施促整改,每月评出质量标准化红黄旗,分别给予奖励和处罚,做到鼓舞先进、鞭策落后,达到共同进步,从而实现由低标准向高标准转变,由点线达标向全面达标转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四、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控制操作流程。
    质量标准化管理是要求职工在工作中,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不该做的做了或做的不好受到处罚,但做再好奖励力度不大,无法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职工只是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工作,原因是质量标准化管理考核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为弥补了这些缺陷,超化矿引入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要求职工在工作中,不只强调是结果,更重要的是操作流程,如何才能把工作作的更好更加完美。超化矿深入一线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听取广大职工意见,按照“4E、6S”规范,制定岗位标准、走动式标准和工作程序标准,采用“日考核、周讲评、月奖惩”考核办法,建立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机制的绩效评价和首末位员工班前讲评等激励机制,让工作中责任心强、积极性高、创造力活跃的职工,在物质上受到奖励,精神上受到表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实施现场巡查、周期恳谈、走动式管理等配套检查细则,达到了管理无漏洞,走动无盲区,现场无隐患,作业无违章的良好局面。实行三级管理、“三卡一板”的考核流程,让干部做到了按制度严格管理,职工做到了按标准精细操作,达到了规范作业程序,细化了岗位标准,转变了队伍作风,提高了工作效能,实现了井上井下一体化、各项管理制度化、岗位作业精细化、工程质量标准化的良好局面。
    超化矿通过创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安全意识增强了,思想境界升华了,发生事故的人少了,安全宣传教育连续三个季度荣获集团公司第一名,全矿杜绝了零打碎敲事故和各类机械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2以下,在集团公司乃至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学习知识的劲头增强了,操作水平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在集团公司各项技术比武中,一直名列前茅,被中煤政研会确立为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文化示范矿培育单位,又被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命名为全省煤炭系统首批企业文化示范矿,群监站荣获全国优秀群监站称号。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