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构建人本安全文化 打造本质安全矿工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17日

    河南省郑煤集团超化煤矿近临炎黄子孙发源之地--轩辕黄帝故里,位于郑州至少林寺中段四十公里处新密市境内双泊河畔,绥水、洧水之滨,交通便利,文化底蕴丰富。于1993年建成投产,井田面积8.1平方公里,可采储量1亿吨,年生产能力220万吨,现有职工4000多人,采、掘、机、运机械化程度达100%,是全国煤炭系统首家国内发行的郑州煤电股份公司,是优质贫瘦煤生产基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有句名言:“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于文化。”超化矿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当做企业提高竞争力、激活创新力、促进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以人为本 安全发展  文化制胜”的口号,构建了以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为主的安全文化,打造了本质安全矿工,推进了矿井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了本质安全型矿井。矿井整体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和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文明煤矿、全国双十佳煤矿、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国有重点部级质量标准化矿井、高产高效矿井、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首批企业文化示范矿、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河南省管理创新最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意识的高定位,就没有工作的高起点和效果的最大化。超化矿在加强职工安全意识培育方面,是以理念渗透为先导,十二法教育为载体,提升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一、以安全理念为先导,规范行为养成。
    超化矿把“以人为本、安全为天”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矿开展安全理念征集活动,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共收到有关安全方面的理念近百条,经过讨论、总结、提炼,将既能围绕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平安郑煤”的安全理念,又符合超化矿生产现状和实际的警句、语言作为超化矿安全理念。通过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了突出超化个性的“以人为本、安全为天”安全核心理念,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具体化解为“安全无小事、上岗无自由”、“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生命高于一切”等十项安全管理具体要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理念识别系统,并编印成《安全文化手册》,下发到各单位,要求全矿职工理解背诵、入脑入心,使安全理念植根于每名职工的内心深处。我们又将这些理念置于职工经常出入的井口、井下巷道、候车室等地点,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念的熏陶和感染,有效的发挥理念凝聚人心、升华愿景的作用,使理念升华为自觉行为,从而达到职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本质转变。
    二、以十二法教育为载体,筑牢安全基石。
    把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化为职工坚定的信念,渗透到煤矿安全生产的每个过程,进而转化为按章操作的良好行为,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安全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超化矿实施安全十二法教育,采用以“增强安全认识,提升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质;加强理念渗透,规范安全行为”等为目标,以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三大规程、矿山安全法和安全理念等为内容,以安全集中宣传日、夫妻互保合同、送平安家信、安全文艺汇编、安全大签名、安全大舞台、安全大家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参与性强的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导向性、教育感化和融合功能,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职工在参与中接受、在接受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把安全意识植根于职工的心灵,变为职工的自觉行为,牢固筑立安全基石。
    成功的教育总是同严格的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忽视了管理的教育往往是苍白无力,而忽视了教育的管理往往是黯然无光,所以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超化矿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强化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采用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控制安全流程。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