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挖孔桩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1月24日

4.2机械设备组织
名 称 型 号 单位 数 量 功 用
空压机 台 12~24
风镐 台 12~24 打眼
铰架 台 36 取渣
吊机 25t 台 2 灌注混凝土、安装钢筋笼
潜水泵 台 6 孔内抽水
混凝土灌注串筒 米 60 灌注砼用,2套
4.3安全技术筹备
按施工方案中制订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有关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部向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的交底工作。
4.4施工现场管理
为确保挖孔桩安全顺利进行,我们将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加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指挥和协调,超前考虑施工计划安排,做到日保周,周保月,月保总工期,并确保各工序的衔接。我们将按关键线路严密组织施工,以确保后续工作的进行。
5 安全施工技术
5.1施工准备
(1)挖空场地在同一工作面上,清除坡面危石浮土,夯实周围地面。
(2)孔口浆砌片石护圈,高出基坑30~50cm,孔口周围设置排水沟。
(3)孔口架设三角架电动链滑车做为提升设备,20KN慢速卷扬机出渣,布置出渣道路,搭设防雨棚,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
(4)上下孔使用的爬梯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5.2孔位开挖
(1)施测墩台十字线,定出桩孔准确位置,在土层和软岩层中,用人工风镐开挖,在次坚石、坚石岩层中,用风枪凿进或用微裂松动爆破方法。
(2)井口护壁顶应高于地面30~50cm左右,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弃渣距孔口5m以上。挖孔时挖掘及支撑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不宜中途停顿,以防坍孔。
(3)挖孔护壁用外齿式砼护壁,上下护壁间搭接50~75mm,护壁用C20砼,厚度平均为20cm,分段开挖,每开挖1.0~1.2m进行护壁。当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继续开挖下一段。护壁需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孔口及地质复杂段必须进行护壁,待进入岩层后,岩层比较完整时,可直接进行挖孔施工。
(4)挖孔时如有水渗入,及时支护孔壁,防止水在孔壁浸泡流淌造成坍孔。渗水设法排除,用集水泵排水。如遇到涌水量较大的潜水层承压水时,用水泥砂浆压灌卵石环圈,或其它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水。
(5)挖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有害气体浓度,当孔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其它有害超过允许浓度[参照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规定的三级标准浓度限值],或孔深超过10m时,均设置通风设备。
(6)孔内爆破用浅眼爆破,严禁裸露药包。炮眼深度对硬岩层不得超过0.5m,对于软岩层不得超过0.8m。严格控制用药量,以松动为主,炮眼数目、位置和斜插方向,应按岩层断面方向来定,中间一组集中掏心,四周斜插挖边。一般中间炮眼装硝铵炸药1/2节,边眼装药1/3节~1/4节。有水眼孔要用乳化炸药,尽量避免瞎炮,如有瞎炮要按安全规程处理。
(7)护壁砼强度尚未达到2.5Mpa时,不宜爆破作业;放炮前,炮眼附近的支撑应加固或设防护措施。
(8)接近孔底0.5m时,不宜爆破作业,用人工开挖,防止破坏基底岩层。
(9)挖孔至设计高程后,孔底要平整、无松渣、无泥及沉淀无积水等,嵌入岩层的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开挖过程中经常检查了解地质情况,倘与设计资料不符,应勘探查明孔底地质情况,及时上报进行变更。
(10)值班人员认真负责,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尤其是设备更换、停开挖时间、事故原因及处理、下一班应注意事项等,皆记录签字,并向下一班人员交待清楚。如有异常,立即停挖向主管领导汇报。所有挖孔记录要详实。
(11)因事故停挖时,孔口必须加盖,防止人员坠井。
5.3钢筋笼制作安装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的牌号和性能、钢筋的加工要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及设计要求进行。
(2)用电作业时要注意线缆合理布置,所用电器设备使用均要有漏电保护装置,且严格按相关操作规程办理。
(3)钢筋笼的倒运必须使用合适的吊具起吊,且要栓上溜绳,防止摆动过大。
(4)钢筋笼存放要抄垫稳妥,钢筋笼存放层数不宜超过2层,钢筋笼存放时要注意存放次序。
(5)作业人员要熟悉作业程序及作业要求,避免无序操作。起吊钢筋笼时专人进行指挥。
(6)作业人员要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潮湿环境下从事电焊作业须穿戴绝缘鞋和绝缘手套。
(7)钢筋笼制作安装完成后,安装桩基质量检测管,检测管位置尺寸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声测管每隔2米用铁线与钢筋笼竖向主筋捆绑牢固,防止声测管松动位移、松脱,保证声测管竖直。接头焊接牢固,无缝隙,安装完毕从孔口灌水进行密封试验,检查接头严密情况,防止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检测管内进入砂浆堵塞检测管。
(8)钢筋进场后应检查生产合格证,进行原材检验,合格后按照钢筋直径、种类、型号和使用部位分类分场地存放,并设置标识牌。存放时,用方木等将钢筋架空摆放,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并用篷布等覆盖防雨。
(9)钢筋笼加工应在搭设好的生产车间内进行,做好生产过程中的防雨、防风和排水。钢筋笼半成品、成品应分类分场地存放,不得叠放挤压变形,不得水泡锈蚀。露天存放时,应用篷布将钢筋笼包裹覆盖,雨后应由专人进行除水除锈。
5.4干封混凝土
(1)混凝土搅拌
a.开盘前应校核上料计量装置,使误差控制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检查各运转设备是否完好,保证开盘后设备能正常运转。
b.开盘前应准确掌握天气预报情况,对各种不利气候有相应的准备措施,如冬、夏季的施工措施、砂石料保温或降温措施、雨天的防雨措施等。
(2)混凝土的运输:在桩基混凝土浇注施工前,必须修整施工便道,确保混凝土浇注运输过程中道路的畅通。
(3)桩身混凝土用干封的方法进行灌注,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有关规定,此外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6cm~18cm,混凝土灌注用导管,导管对准孔中心。开始灌注时,孔底积水深不宜超过5cm,灌注的速度应尽可能加快,使混凝土对孔壁的压力尽快地大于渗水压力,以防水渗入孔内。灌注的混凝土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过1m,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桩身混凝土浇注用串筒下料时,串筒应对准孔中心,串筒底口位置距离混凝土面小于2m,防止混凝土离析。
6挖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6.1加强岗前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必须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工程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6.2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孔内照明应符合安全用电规程。挖空过程中若需使用潜水泵排水,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绝缘胶鞋及手套。
6.3孔内必须放置一半圆盖防护棚,以防物体坠落孔内,供人员及时躲避。一个孔内进行爆破作业,其它孔内的施工人员也必须到地面安全处躲避。
6.4挖孔开始之前,要注意挖设排水沟,在护圈及排水沟上需抹一层砼,开挖时若岩层不牢固、松动,或渗水性较大时增设护壁。挖孔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地质、水位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上报。
6.5机械应有操作实施细则,并要定期检查、加油、杜绝机械和人身事故,垂直水平运输机械要注意防滑。使用的电缆线要定期检查,接头必须绑扎牢固,确保不透水、不漏电。对经常处于水、泥浆浸泡处应架空搭设。
6.6孔深超过10m必须机械通风换气,保证孔内空气质量。
6.7每道主要工序,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符合规范要求之后,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爆破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7.1严格按照《爆破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爆破作业,杜绝违章作业,确保人身及周围设施安全。
7.2加强与交通管理部门及路政部门的联系,每次爆破时,提前征得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作好附近及过往行人和车辆的疏散和引导工作。
7.3爆破时,在四周按爆破飞石安全距离(不小于50米),设专人进行安全防护并设安全警戒线。用安全网进行覆盖防止飞石。
7.4设立爆破总指挥,统一号令,协调一致。每次爆破后在确认无哑炮的情况下,15分钟后施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如遇哑炮要严格按照爆破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处理,确保万无一失。
7.5爆破后及时进行通风排烟,待孔内空气质量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施工。
7.6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进行爆破作业,以确保孔壁稳定,防止坍塌。
8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备措施
为做好本桩基人工挖孔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险情及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特制定如下方案
8.1事故应急处理:
(1)救人高于一切;
(2)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就近施救;
(3)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
(4)分级负责,密切配合;
(5)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
8.2项目部各部门可以根据险情事故处理工作的需要,紧急征用项目部和各施工作业组车辆、设备和人员,项目部和各施工作业组各成员 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调度和征用。参与应急处理工作的施工作业组和个人可依照有关规定,向项目部请求给予适当补偿。
8.3险情事故发生后,作业班组负责人和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人应立即赶至事故地点,及时向项目部主要领导汇报,项目部接到险情后应立即成立险情事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立即奔赴现场。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成:
(1)组长:项目部主要领导;
(2)副组长:安检工程师;
(3)组员:项目部安委会成员及临时指定有关人员。
8.4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协调小组主要职责:
(1)落实项目部工作处理,提出应急处理具体措施,负责相关情况上报工作。
(2)指导监督应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应急处理工作的重大问题。
(3)掌握应急处理动态状况,及时调整部署应急措施。
8.5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可视安全事故程度大小成立现场施救组、善后处理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运行稳定组、原因调查组等险情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办事机构,明确责任人,联络人。
8.6在应急处理工作中,当事方有关部门未到达现场前由有关部门负责,主动开展工作。
8.7险情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有关部门紧急呼救,并开展自救。其它作业组在救助呼救时应当积极协助,大力支持。
8.8通讯联络组工作人员应坚持昼夜值班制度,作好值班记录,调度安排应急处理工作。
8.9现场施救组工作人员应本着“救人高于一切”的原则,积极救治死伤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伤和损失,千方百计地做好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工作。
8.10事故负责人应当尽快处理善后事宜。采取统一管理,分散接待的办法,积极做好各方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按规定制定事故处理赔付标准,积极做好事故处理赔付工作。
8.11应当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勘察事故现场,调查分析原因,对其目击证人做好登记检查工作。
8.12应当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集有关物资,保证应急处理急需,为应急处理人员提供一切生活保障。
8.13应当做好思想稳定工作,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保证日常工作有秩序进行。
8.14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逐级书面报告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或隐瞒具体详情。
8.15项目部根据参与应急处理工作实际情况与救助效果,从安全专项资金中列支险情事故应急处理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应急处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8.16经查实在应急处理工作中推诿扯皮、拖延时限或虚报救助实效的,给予通报批评,性质严重的,追究及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