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1月18日
(16)化验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应进行水、电等安全检查。在冬季,下班前应进行防冬措施检查。
五、安全技术管理
1、安全技术概述
安全技术是辨识和控制生产运行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止职工伤亡事故的工程技术和组织措施的总称。其内容是研究生产过程中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人的行为方面的危险因素及其导致伤亡事故的规律,从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创造合乎安全要求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安全,促进生产发展。其基本任务是:
(1)分析生产运行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多种不安全因素及其导致伤亡事故的条件、机制和过程;
(2)辩论和评价危险源,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安全的工艺、设备和劳动环境,消除和控制危险源;
(3)掌握与积累资料,制定安全技术规程、标准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4)编写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的资料;
(5)研究制订分析伤亡事故的办法,参与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
2、安全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安全技术管理是对安全技术工作进行的组织、计划和控制活动。主要包括:对工艺和设备的管理;对生产环境安全的管理;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组织制定安全技术准。
对工艺和设备的管理 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危险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的主要危险源。加强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技术管理,是防止发生事故,避免或减少损失的主要环节。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工艺安全管理和设备安全管理。
1)工艺安全管理
生产工艺是指导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文件,主要包括加工的方法、设备的选用、原材料的选择、工序的安排及加工过程中的人员组合。生产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是不言而喻的。工艺安全内容缺乏同样也会影响甚至阻碍生产的进行。因此,必须注意几个要点:
(1)工艺方案的优选,要从技术、经济和安全上,全面评价工艺方案,优选那些技术上先进、措施上安全、经济上合理,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能够有效控制的工艺方案。
(2)选择设备,遵循安全可靠、自动、高效的原则。
(3)选用材料优先选用安全、无毒、无害的材料。
(4)工序安排,应遵循科学合理、简化操作、减少危险的原则。
(5)人员组合,应分工合理,组织严密。
按照以上原则,在编制工艺方案前就必须充分了解国家和本行业有关安全技术的政策法规,掌握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同时还要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价,找出危险因素和危险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其中包括对新产品生产工艺的安全技术管理和老产品生产工艺安全技术改造这两个方面的任务。这就是工艺安全化的全过程。
2)设备安全管理
生产设备(装置、设施)是实施生产工艺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产生、使用、储存能量或危险物的载体。保证生产设备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并且安全运行,是安全技术管理的繁重任务。
设备安全管理涉及到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选购、安装、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对使用设备的污水处理厂及泵站来说,设备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认真执行以防为主的设备维修方针,实行设备分级归口管理,协调管、用、修关系,明确各方职责,努力把设备故障和设备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正确选购设备,严格采购后的质量验收把关,保证其安全与可靠性良好,并认真进行安装调试。
(3)制定实施工艺规程,正确合理使用设备,防止不按使用范围、不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和超负荷现象发生。
(4)做好日常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并认真执行设备的计划预防修理和点检定修制度。
(5)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进行设备的改造与更新工作,尤其是那些可靠性与安全性不好的陈旧设备要有重点地进行更新改造,以提高设备安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对生产环境安全的管理 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安全,是保障生产者安全与健康的基本条件。国务院颁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其中包括厂院、道路、坑、壕,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及建筑物、电网等的安全卫生要求;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危险护栏、地面、墙壁、天花板、采光、降温、采暖、防寒、供水等一般安全卫生要求;特殊环境(如气体、粉尘和危险品)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要求。此外厂房设计、防火间距、仓库堆场安全、电气线路安全等也都有专门规定和标准。
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要认真组织实施有益生产环境安全的规程、标准。
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规定工人操作机器仪表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的技术文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要根据生产工艺、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特性,参考安全操作经验和事故教训。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要合乎生产与安全的操作步骤和程序,有安全技术知识、注意事项,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方法、预防事故的紧急措施和设备维修保养事项等。这些都是从控制人的操作行为上预防伤亡事故的有效方法。
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工种、各岗位的实际需要定出安全操作的详细要求,以进一步实施这些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个人防护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工伤事故和各种职业毒害而采取的一种防护性辅助措施。
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职工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件,配备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污水处理行业除了配备一般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防护眼镜等以外,还应配备防毒面具、救生衣、救生圈等),全面指导工人正确使用。
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是安全措施的重要内容。个人防护用品是劳动过程中必备的生产资料,不是福利待遇,不应折发现金。
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标准 安全技术标准是保证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促进安全工作标准化,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安全工作标准化包括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设备安全标准化、作业环境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
防火防暴与压力容器管理 
1)火灾与爆炸
凡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火灾。其中造成人身和财产的一定损失既为火灾,否则称为火警。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类。物理性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突变(如温度、体积、和压力)等物理性因素形成的爆炸,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变。而化学性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形成其他物质,并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火灾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而燃烧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有可燃物质;有助燃物质;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也就是火源)。此“三要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燃烧才能形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会发生燃烧。而灭火的进步运力就是消除其中任一条件。
火灾与爆炸是相辅相成的,燃烧的三个要素一般也是发生化学性爆炸的必要条件。而且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必须预先均匀混合,并以一定的浓度比例组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才会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爆炸性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反之为爆炸上限。物理爆炸的必要条件:压力超过一定空间或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而防爆的基本原理,同样也是消除其中任一必要条件。
2)防火防爆的管理
污水处理厂及泵站防火防爆的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厂(站)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责。
(2)学习掌握有关法规、安全技术知识、操作技能,严格训练、提高能力、持证上岗。
(3)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配备专用有效的消防器材、安全保险装置和设施,专人负责,确保其时刻处于良好状态。
(5)消除火源:易燃易爆区域严禁吸烟。维修动火实行危险作业动火票制度。易产生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火花、摩擦和撞击火花处应视工作区域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6)控制易燃、助燃物:少用或不用易燃物。加强密封,防止泄漏可燃、助燃物。加强排风,降低泄漏可燃、助燃物浓度,使之达不到爆炸极限。
3)介绍几种常用灭火器

 

种 类
二氧化碳
干 粉
1211
泡 沫
规 格
2kg以下
2~kg3kg
5~7
8kg
50kg
1kg
2kg
3kg
10L
65~130L
药 剂
瓶内装有压缩成液态的二氧化碳
钢筒内装有钾盐或娜盐干粉,并备有盛装压缩气体的小钢瓶
钢筒内装有二氟一氯一溴甲烷,并充填压缩氮
筒内装有碳酸氢纳,发泡剂和硫酸铝溶液
用 途
不导电
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
不导电
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但不宜扑救旋转电机火灾;可扑救石油产品、油漆、天然气和天然气设备
不导电
扑救油类、电气设备、化工化纤原料等引起的火灾
扑救油类或其他易燃液体火灾,不能扑救忌水和带电物体火灾
效 能
接近着火地点,保持3m距离
8kg喷射时间14~18s,射程4.5m;50kg喷射时间50~55s,射程6~8m
1kg喷射时间6~8s,射程2~3m
10L喷射时间60s,射程8m,65L喷射时间170s,射程13.5m
使用方法
一拿好喇叭筒对着火源,另一手打开开关即可
提起圆环,干粉即可喷出
拔下铅封或横销用力压下压把即可
倒过来稍家摇动或打开开关,药剂即喷出
保养和检查方法
保管:a、置于取用方便的地方;b、注意使用期限;c、防止喷嘴堵塞;d、冬季防冻、夏季防晒检查:二氧化碳灭火机,每月测量一次,重量减少1/10时,应充气
置于干燥通风处防受潮、日晒,每年抽查一次干粉是否受潮或结块。小钢瓶内的气压压力,每半年检查一次,如果重量减少1/10,应换气
置于干燥处,勿摔碰,每年检查一次重量
一年检查一次。泡沫发生4倍时,应换药
 
4)压力容器的管理
锅炉、压力容器和气瓶是污水处理厂和泵站建设和运行中广泛使用的设备,其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和使用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
(1)使用单位必须向当地安全监察机构登记,取得“使用证”,设备才能投入运行。
(2)必须专人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制度落实、档案真实,操作人员经安全监察机构培训合格。
(3)定期检验容器,严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常进行外部检查,定人严把气瓶等压力容器进厂关,不超期超压使用容器。
(4)及时检查、试验、校正、维护和保养安全装置和设施,确保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