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危险化学品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2月10日

        d)有毒有害介质浓度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规定。
        5.5 分析报告单必须填写到《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或黏贴存根正面左上方。
        6  作业安全要求
        6.1  作业前,作业单位和生产车间应对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6.2  作业前,应对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a)有关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b)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c)作业过程中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d)事故的预防、避险、逃生、自救及互救等知识;
        e)相关的事故案例及经验、教训。
            6.3  作业前,生产车间应做好如下工作:
            a)对设备、管线进行隔绝、清洗、置换,并确认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b)对放射源采取相应的安全处置措施;
            c)腐蚀性介质的作业场所配备人员应急用冲洗水源;      
            d)夜间作业场所设置满足要求的照明装置;
            e)会同作业单位应组织作业人员到现场,了解和熟悉现场环境,进一步核实安全措施,熟悉应急救援器材的位置和分布。
        6.4  作业前,作业单位对作业现场及作业涉及的设备、设施、工器具等进行检查,并使之符合如下要求:
         a)作业现场消防通道、行车通道应保持畅通,影响作业安全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b)作业现场的梯子、栏杆、平台、篦子板、盖板等设施应完整、牢固,采取的临时设施应确保安全;
         c)作业现场可能危及安全的坑、井、沟、孔洞等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设警示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并采用安全电压。
         d)作业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消防器材、通讯和照明设备、脚手架或临时作业平台、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等,应符合作业安全要求。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式、移动式电动工器具应逐个配置漏电保护器和电源开关,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6.5  作业前,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受限空间相连且存有或可能存有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管线、阀门必须有效隔离,并对受限空间进行吹扫、蒸煮、置换合格,加设盲板并挂牌标识。
        6.6 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但严禁向内充氧或富氧空气。
        6.7  受限空间作业的个人防护装备要求:
        a)特殊受限空间作业,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供风式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隔离正压防护面具,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其气密性,供风设备及受限空间出入口必须安排专人监护,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将作业人员撤出;
        b)特殊受限空间作业,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和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c)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应穿戴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及护目镜等;
        d)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e)在有或产生粉尘的受限空间作业,应佩戴防尘口罩、眼罩等防尘护具;
        f)在高、低温受限空间作业,除应佩戴相应的防高温、低温防护器具,还应佩戴通讯设备。
        6.8  照明及用电安全要求如下:
        a)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b)在潮湿容器内,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c)使用的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按照漏电保护器,漏电起跳电流不大于30毫安,其中照明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漏电起跳电流不大于15毫安。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中。
        6.9 受限空间作业过程监护要求:
        a) 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应离开;
        b) 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与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保持联络;
        c)  从事无氧、缺氧或氮气保护状态下的换剂、撇顶等特殊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应与作业人员规定必要的联络方式或配备必要的通信工具,便于受限空间内外之间的联系。
        6.10  受限空间作业的其他要求
        a) 受限空间外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b)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作业人员不应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应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离开受限空间时应将气割(焊)工器具带出;
        c)在有毒、缺氧环境下不应摘下防护面具;不应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d)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方式;
        e)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当作业现场出现异常,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作业单位应立即通知生产单位;
        f)作业完毕,应恢复作业时拆移的盖板、箅子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的安全使用功能;将作业用的工器具、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及时撤离现场;将废料、杂物、垃圾、油污等清理干净;
        g)作业结束后,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7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管理
        7.1 《受限安全作业证》一式四联,第一联为存根;第二联由作业现场负责人持有,作业时随身携带;第三联由监护人持有,监护时随身携带;第四联存放在受限空间作业点所在的操作控制室或岗位。
        7.2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有效时间不超过24h。特殊情况超过时限的应办理作业延期手续。
        7.3  特殊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存档;一级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由动火所在车间存档。保存期限为1年。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