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中原油田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1月05日

        3.2.1.6  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包含作业司钻、钻井司钻及勘探司钻作业。
             3.2.1.7  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指从事危险化工工艺过程操作及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安装、维修、维护的作业。包含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作业、氯碱电解工艺作业、氯化工艺作业、硝化工艺作业、合成氨工艺作业、裂解(裂化)工艺作业、氟化工艺作业、加氢工艺作业、重氮化工艺作业、氧化工艺作业、过氧化工艺作业、胺基化工艺作业、磺化工艺作业、聚合工艺作业、烷基化工艺作业、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
             3.2.1.8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3.2.2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3.2.3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3年复审一次,复审培训内容和学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3.2.4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需复审的,应当于有效期届满60个工作日前,由特种作业人员本人或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由考核、发证机构负责复审。复审内容包括:
        3.2.4.1  县级及以上医院健康证明;
        3.2.4.2  违章作业记录情况;
        3.2.4.3  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案例培训;
        3.2.4.4  本作业安全知识考试。
        3.2.5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2.6  特种作业操作证遗失的,应当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原考核发证机关审查同意后,予以补发。
        特种作业操作证所记载的信息发生变化或者损毁的,应当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原考核发证机关审查确认后,予以更换或者更新。
        3.2.7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3.2.8  特种设备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取证、复审和换证等培训。
        3.3  生产岗位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3.3.1  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由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3.2.1.1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中国石化、油田及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2.1.2  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技能。
        3.2.1.3  本班组和有关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及防范措施、安全注意事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3.2.1.4  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等。
        3.3.2   所有新员工(包括学徒工、劳务合同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外单位调入员工、合同工、聘用人员、季节性临时工等)上岗前应接受厂级、车间(队)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教育时间不少于72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单位对其必须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考试合格取得《HSE上岗证》,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3.3.3  一级(厂级)安全教育不少于24学时,由油田所属单位安全生产主管领导负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厂级安全教育可会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委托培训中心在入厂教育中实施。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
            3.3.3.1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3.3.3.2  通用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一般机械、电气安全、消防和气体防护等常识;
            3.3.3.3  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一般状况、性质、特点和特殊危险部位的介绍;
            3.3.3.4  油田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五项纪律(劳动、操作、工艺、施工和工作纪律);
            3.3.3.5  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HSE)相关知识;
            3.3.3.6  典型事故案例及其教训,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
            3.3.4   二级(车间级)级安全教育培训不少于32学时,由基层单位(区、队、车间、站、库)负责人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
            3.3.4.1  本单位(区、队、车间、站、库)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
            3.3.4.2  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和防范措施;
            3.3.4.3  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3.3.4.4  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3.3.4.5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3.3.4.6  安全设备实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3.3.4.7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3.3.4.8  有关事故案例;
            3.3.4.9  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知识。
            3.3.5   三级(班组级)安全教育不少于16学时,由班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
            3.3.5.1  岗位生产工艺流程、工作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3.3.5.2  岗位职责范围,应知应会;
            3.3.5.3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3.3.5.4  岗位事故预防措施,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作用和使用操作方法。
             3.3.6  员工厂际调动工作后应重新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单位内工作调动、转岗、下岗再就业、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12个月以上者,应进行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3.3.7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各单位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组织专门培训。相关人员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3.8  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时,按照中原油田《安全事故管理与责任追究规定》要求,对事故责任者和相关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吸取教训,防止发生类似事故。
        3.4  HSE培训
        3.4.1  油田的HSE培训是针对全体员工进行的普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卫生知识的全面培训,HSE培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人员类别分类进行。各单位科级以上人员的HSE取换证培训,由油田指定的具有相应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其他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及日常安全教育由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全体员工都应进行HSE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4.2  HSE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3.4.2.1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3.4.2.2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标准;
             3.4.2.3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
             3.4.2.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8000)。
        3.4.3  安全环保处负责对各单位HSE培训考核实施监督,对考核合格者进行备案,并办理《HSE上岗证》。
        3.4.4  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后,应及时办理《HSE上岗证》。
        3.4.5  《HSE上岗证》有效期为3年,各单位须提前一个月组织进行换证培训。
        3.5  员工日常安全教育
        3.5.1  油田所属单位应建立班组安全教育制度,并督促基层单位开展以班组为单位的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活动应有针对性、科学性,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流于形式。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基层单位负责人和安全员应对班组安全活动的形式、内容、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定期检查、签字,并写出评语。安全部门应定期检查。
        3.5.2  班组安全活动每季度7-10天;部门安全活动每月1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安全活动时间不应挪作它用。
        3.5.3  班组安全活动是班组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认真组织,严格考勤制度,保证出勤率,不得无故缺席,有事须经单位领导批准。
        3.5.4  油田领导在进行关键要害部位检查时每季度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二级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每月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领导每月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
        3.5.5  安全部门应联系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
        3.5.6  班组安全活动主要内容:
        3.3.6.1  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和法规。
        3.3.6.2  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
        3.3.6.3  结合事故通报和《班组安全》等安全学习材料,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3.3.6.4  防火、防爆、防中毒和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演练。
        3.3.6.5  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组织安全技术表演。
        3.3.6.6  检查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查找并组织消除事故隐患。
        3.3.6.7  开展安全文化活动,进行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相。
        3.3.6  其他安全活动。
        3.6  其他人员及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
        3.6.1  临时用工人员、外来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应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实际年龄不得超过60周岁;能按照要求独自完成安全教育答卷、签订《安全承诺书》,并有效识别现场各种警示标识。
        3.6.2  临时用工、外来施工和实习人员的厂级安全教育由二级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教育时间不应少于8学时。培训结束后进行安全教育答卷并保存。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3.6.2.1  企业安全生产基本特点。
        3.6.2.2  进入厂区应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6.2.3  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有害因素及HSE注意事项。
        3.6.2.4  典型事故案例。
        3.6.3  临时用工、外来施工和实习人员的车间级安全教育由基层车间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教育时间不应少于4学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3.6.3.1  车间危险部位(主要生产系统、关键设备)及安全、环保注意事项。
        3.6.3.2  车间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危险化学品和各种伤害能量)的性质及防护处理注意事项。
        3.6.3.3  着火爆炸、泄漏中毒、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3.6.3.4  安全作业许可证办理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3.6.3.5  生产装置的安全消防、气防卫生器材及设施的位置、使用程序和使用方法。
        3.6.3.6 作业活动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3.6.4  外来参观人员的安全教育,由各单位接待部门负责,内容包括本单位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要安排专人陪同外来参观人员。
        4  奖 惩
        4.1  对于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方面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油田及所属单位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4.2  对未按本管理办法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单位,由油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督促进行整改和完善,并按有关规定纳入年度考核。因未按本管理办法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而发生伤亡事故或造成职业病的,按照油田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