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规定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1月11日

        a)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规程标准,如《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
        b) 本单位、部门、班组安全生产情况、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以及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c) 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及危险因素辨识;
        d) 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强制性标准以及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e) 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f)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以及应急救援知识;
        g) 消防安全知识、常规消防设备的使用以及火灾现场紧急逃生方法;
        h) 交通安全法规以及车辆管理规范;
        i) 安全通报、事故快报以及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j) 定期进行的应急预案的学习和反事故演习;
        k) 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培训。
        5.3.2  企业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的安全培训包括下列内容:(注: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定,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电力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发证。)
        a) 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b)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c) 电力应急管理基础理论,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演练、组织救援、应急处置基本流程;
        d) 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及最新的规范标准;
        e) 专业分析事故和隐患的知识;
        f) 涉及运行和检修的管理人员每年必须进行相关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的学习和考试。
        5.3.3  生产技术人员需要进行的安全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a) 运行人员在正式上岗前必须经过现场规程制度的学习、现场见习和跟班实习阶段,火电200MW及以上机组的主要岗位运行人员,还应经仿真机培训以及相关运行规程的学习和考试;
        b) 检修、试验人员正式上岗前必须经过检修、试验规程的学习和跟班实习以及检修规程的考试;
        c) 根据各专业人员的岗位要求,每年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
        5.3.4  特种作业从业人员需要进行的安全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a) 特种作业技术标准或规范;
        b) 特种作业的危险源识别以及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c) 特种作业的应急管理措施和应急救援方法。
        5.3.5  非生产岗位人员需要进行的安全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a) 本职岗位所需的安全行为规范;
        b) 后勤人员需对从事工作所对应的知识规范进行学习,如食品、卫生、医疗、化学品管理以及社区日常管理的安全常识;
        c) 对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作必要的了解;
        d) 专、兼职司机的交通安全法规和职业要求的专题培训;
        e) 专、兼职消防及保卫人员的消防安全和法律法规知识的专题培训。
        5.3.6  上岗前人员需要进行的安全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a) 新岗位职责的学习,包括所从事岗位的专业特点;
        b) 新岗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考试;
        c)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和考试;
        d) 企业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识别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5.3.7  新入厂人员需要进行的安全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a) 电力企业生产过程学习;
        b) 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识别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c)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和考试。
        5.3.8  项目建设管理人员、承包商人员需要进行的安全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a) 国家、集团公司和承包商人员所属单位(发包方)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规定,现场安全生产特点、特殊危险部位及特殊要求等;
        b) 与施工作业有关的现场(装置、部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及安全事项、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和对劳保用品、安全工器具的特殊要求等;
        c) 针对项目生产的特点而提出的施工安全要求,以及和施工作业有关的专业安全要求等。
        5.4  培训要求
        电力企业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安全培训或安全教育的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首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b) 生产技术人员首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c)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相关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首次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新上岗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d) 承包商人员和新入厂人员必须进行生产知识和安全知识的综合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对生产一线的新员工,必须完成48学时以上的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安排下一步实习工作;
        e) 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在本企业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电气为三个月)重新上岗时,必须重新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f)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每年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g) 新入厂员工完成实习阶段,必须进行安全知识考试,合格后方能办理转正手续;
        h) 电力企业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电力人身伤亡事故、电力安全事故或直接损失100万元以上的设备事故,其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重新参加安全培训。
        6  组织实施
        6.1  培训记录
        电力企业从业人员按照本规定分类进行安全培训,各部门应记录员工安全培训档案,并归口员工培训考核项目中。员工安全培训应记录在个人继续教育档案中,作为员工年度个人考核的一项内容。个人再教育档案中的年度安全培训记录,应作为员工上岗和职务晋升的考核内容。
        6.2  监督考核
        6.2.1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负责所辖地区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电力企业自行组织其他从业人员的考核。由国家能源局培训考核的合格证注明有效期的从其规定,若没有注明则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延期的,应当于有效期满30日前向原发证部门申请延期办理。
        6.2.2  所有安全培训计划应作为企业及各下属部门安全生产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纳入企业重点考核项目。集团公司将对各电力企业开展的安全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其中主要检查内容有:
        a) 安全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安全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的情况;
        b) 企业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情况以及各相关人员的安全资格证持证上岗情况;
        c) 采用(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
        d) 电力安全培训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情况;
        e) 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档案记录情况;
        f)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各电力企业应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做好各项安全培训工作的记录,不得有虚假欺骗行为,一旦查实将严肃处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