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亡羊补牢虽不晚 何不防范于未然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17日

  “没有危险;不受妥协;不出事故”,出自《现代汉语词典》,即就是安全。它包含了外在的与内在的两种安全状态,首先是外在的安全,是人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只有在没有任何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没有损失的前提下方成称为安全。内在的安全,是人的思想与心理状态的一种体现,在某种事务上或者是在某种界定的指标的一种满足。外在的安全与否是直观的,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被界定出,对于违章行为的不安全行为,规章制度是衡量安全行为的一个准绳;对于内在的思想与心理的安全是道德安全理念,不能直观的看到人的伤害与财产的损失,但却是最为危险的一种安全隐患。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走过的许多弯路,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灰暗的日子,要永远记在心头,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个鲜活的事故案例,一个个悲痛的场景,怎能让人忘怀。只有时刻警钟长鸣,才能居安思危。而安全思想的懈怠,麻痹大意,使安全生产的主体,人,产生了安全思想疲劳,不能正确对待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的成果中沉醉,给安全埋下了隐患。综合这些安全弊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安全难道真的安全了吗?安全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

  思则有备,铁道部颁发了温家宝总理签发的《铁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新《条例》的出台,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铁运公司制定的《技规》、《行规》、《站细》、《4E标准》等为广大职工分别制定的规范的行为准则。面对这些制度,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发牢骚。殊不知,这些都是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了规矩,哪来的方圆。正所谓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思则有备。

  同样,安全科学、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效益也是一整套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机制,是一门重要科学。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实施可行的一套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的保障,是人性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手段,也是总结安全的实践发展的一个过程。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使得安全从一个被动的管理阶段发展到一个主动要安全的一个过程。只有,有了系列的安全科学管理制度后,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安全源于,没有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在思想上没有产生麻痹的安全疲劳思想。对于自我防范事故的能力的提高,是防范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做到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就把握了人身上的防伤;严格作业标准,保证作业安全的质量,不给国家造成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的财产损失,最大可能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只有做到了有备无患,才能保证把这场没有硝烟的安全战役进行到底。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安全不可忽视!人的生命是珍贵而脆弱的。之所以说珍贵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之所以说脆弱是因为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保护好自己。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