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监控全天候
笔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还是“科技兴安”。煤炭开采是高危产业,据资料显示,2003年的百万吨死亡率,美国为0.039、俄罗斯为0.34,而我国却接近4。其实死亡率低的国家也有过矿难频发的经历,上世纪60年代美国每年因矿难死亡2000多人,经过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学管理等方式,才达到今天的水平。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河北省各级安监、煤炭部门大力宣传科技,以科技作为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沙河市的综合监控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河北沙河市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以前也曾发生过伤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针对矿山企业多、地质结构复杂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考察以及有关科研人员和专家分析、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沙河市投资1085万元,在全省率先安装了KJ90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KJ90煤矿综合监控系统是煤科总院重庆分院研制的产品,该系统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视频技术相结合,可24小时对煤矿矿井的上下运输、通风、瓦斯检测等进行综合监控,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采用分布式网络化结构,一体化嵌入式设计,即插即用,维护方便,红外遥控设置,超强断电控制;实现市区县等地域多级联网以及CRT或LED超高亮数码实时显示;具有成套性好,安装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
排除隐患百余起
在沙河市煤炭局的办公室里,笔者看到了这套检测系统,它是由设在煤炭局的监控中心和各煤矿的独立监控子系统构成。监控中心通过光缆和各子系统相连接,通过办公室内的大屏幕来实时监控各煤矿的生产情况和瓦斯等数据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大屏幕上就会有灯光示警,监控中心和子系统之间可以马上沟通,尽快处理事故,保证人员安全。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有力确保了各煤矿的安全生产。
自今年4月监控系统正式运行以来,沙河市共发现异常10085起,其中能造成重大恶性事故的100多起,由于实时监测监控,使事故隐患得到了及时排除。
目前,沙河市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拓宽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首先要安装KHT-B提升机综合后备保护装置,以有效保证提升机的安全运行。其次要联系配置煤矿顶板压力器,使井下顶板受力参数通过监控系统得到及时反映,做到实时检测监控。再次探索监控系统在煤矿防探水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和应用。
采访结束了,但笔者似乎仍有些不安:如果按照我国目前的死亡率来计算,中国在2020年煤产量将突破22亿吨,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最少将达到8800多人。我们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或许河北在煤矿安全生产上的成功经验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新闻背景
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在全国煤矿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煤炭的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还存在着四个“不到位”,即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培训不到位。为进一步搞好煤矿安全,需要“远近结合、标本结合、上下结合”开展好各项工作。会上提出“安全发展观”的新观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指出,树立安全发展观,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推动煤炭工业走一条安全环保、清洁高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