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增强煤矿企业的竞争优势,本人认为应实施好企业人本管理战略。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
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企业中的人本管理,就是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企业中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人是万物之灵,一切事和物的根本在人,企业的根本亦在人,管理的根本还在人。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充分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如果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管理理念,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出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并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去创造企业的辉煌。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总结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三句话,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人本管理的目标和最高宗旨。即:
1、点亮人性的光辉。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诱导。点亮人性的光辉,是管理的首要使命:即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所谓真,就是要做一个真实的人、真诚的人、真正的人,真实地对待自己,说真话、办真事,追求真理,真诚地对待别人。所谓善,就是要有一颗善良之心、仁爱之心;不仅自尊自爱,而且爱别人、爱企业、爱国家;关心人,关心集体,关心大局。所谓美,即对美好的理想、愿望、事物和事业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本性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2、回归生命的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可以归纳为:1回归生命的尊严。每一个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受到尊重。当一个人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尊的意识,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2合理的人生定位。社会是由许多人构成的,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谁活得更有价值,在于他是否尽职尽责地去演好那个角色。对于企业与员工关系来说,首先,员工不是工具,而是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人;其次,精心设计每一员工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使之能人尽其才,各得其所。3实现自身的价值。把自己融于工作与事业之中,干出一番事业,视事业为生命,视工作为乐趣。4积极奉献于社会。人生不仅应追求个人需求,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更应积极回报社会,为社会、为别人奉献自己的力量。
3、共创繁荣和幸福。企业是人的集团,企业是由全体人员共同经营的,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每个员工都有一种“这是我们的公司”的意识,企业经营者都把员工看作是同舟共济的“伙伴”,并“以感恩心创造和谐”,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那么,这个企业必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是一个共同创造繁荣和幸福的企业。
二、充分认识煤矿企业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煤矿企业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又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受产业本身的限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的煤矿都建在边远山区和偏僻山沟。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生活环境艰苦,文化娱乐差。找对象难,子女的读书就业难等实际问题,是煤矿行业的特点。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国家政策的倾斜,煤矿企业人才济济,从各类各层次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到煤矿工作的为数不少。他们充实到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岗位和各领导管理层,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和煤炭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之间的差距逐步被拉大,经济效益差使煤矿企业的从业人员的收入大幅度下降,从计划经济时代行业收入排名的前几位,一下跌入到末位。同样的大学毕业生,同样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样的管理者,同样的普通员工,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以及周边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相比,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艰苦程度、劳动强度、危险程度高出几倍,而收入水平只有他们的几分之一、十几分之一。这种客观现实的反差所产生的矛盾心理和社会对煤矿企业及其人员的歧视,使得煤矿企业员工的心态极其不稳定,致使煤矿企业人才大量流失,一些院校毕业生宁愿在城市打工,也不愿到煤矿企业工作。工人日报曾以《明天谁来挖煤炭》为题,对煤矿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收入水平与现实社会生活中公务员、企业经济效益好的人员收入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明天谁来挖煤炭?”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这些充分反映了煤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改变现状,开展人本管理工程。随着国有煤矿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煤矿企业加快了现代化、规模化的进程,基本形成了产业结构多元化。市场的竞争,也给煤矿企业增强了活力,带来了机遇。特别是我省通过云南煤炭行业的整合,增强了煤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大对私挖乱采的专项整治,以及全国性煤炭需求量的增加,煤炭价格逐步上调,基本无货款拖欠现象。煤矿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根本性好转,煤矿员工的收入有所增加。但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煤矿企业要做大、做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实施“人本管理战略”就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