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检查员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岗位。在煤矿通风伤亡事故教训中很少有不与瓦检员把关不严渎职失职相关联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如果瓦检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并能认真履行职责,近乎所有的通风瓦斯伤亡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怎样培育能够完全承担这个重要责任的瓦检员队伍,就成为我们必须着力实践并持之以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1 加强瓦检队伍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随着人们对安全工作的重视,通风安全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巩固提高矿井管理工作、更新安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一通三防’’的治理手段和监测监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是技术是靠人去不断探索掌握和实施检验的,况且“一通三防”的各方面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全控制乃至根治各种灾害的程度。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因素和自然的因素,各种情况相互交织繁杂多变,所以基于目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就必须发挥瓦检员的检查监督作用。
我们知道瓦检员的工作任务充斥整个岗位空间和工作时间.这就需要瓦检员工作时空上的完全连续性。而这种完全连续性又无法做到用微观尺度来衡量。作为分配到矿井的各个角落独立工作的瓦检员,不仅有制度的约束还要靠主动性和自觉性来执行工作。
依据瓦检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标准的要求,如果把学习业务和职业技能包含在工作的范畴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瓦检员的工作动能决定工作行为,工作行为决定工作质量。瓦检员的管理区别于其他工种行业的突出特点是“人性化”充满了管理的全过程。所以强化瓦检队伍建设就必须“以人为本”。
2 以“人本”理念改善瓦检队的领导
加强瓦检队的领导决定于瓦检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方式方法。一直以来在对瓦检队的管理方式上是以经济责任制为杠杆驱动“责、权、利”的统一。在现场管理中依靠干部查岗是落实经济责任制考核瓦检员工作质量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瓦检员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强,对干部随机查岗存有侥幸心理,“假、空、漏”检的现象时有发生。追本求源,这种状态与瓦检员的被动工作不无关系,或者说与瓦检员工作的内动力不足存在必然联系。仅有经济制度的硬约束,不从思想认识上人手挖掘人的原动力,我们的工作就是片面的。
例如,瓦检队的查岗工作是干部的一项经常性的主要工作,而且是一项需要不断加强的工作。我们的干部往往发生这样的倾向:在思想上把查岗当作自己的全部工作。在查岗中用瓦检员的经济责任制衡量瓦检员的现场行为,违犯了一扣一罚,在瓦检员任务书中签上扣罚数额等月末算帐一走了之。被扣罚者有的认错,有的认倒霉,有的不知其然、不服气甚至存有逆反心理的间或有之。这样一来就发生了瓦检员怕查岗、躲避查岗,查岗与被查岗对弈的现象。干部对被查岗的违纪者不加分析、不加指正,在班前班后痛批一阵,以此警告别人,似乎大家都在挨批之例。干部把查岗当作自己的特权,对违纪人的多与少、轻与重从不在自己身上找任何原因。久而久之把自己置于群众的对立面,失去了与群众的共同语言,堵塞了沟通的渠道。由此可见,不论是放松还是放弃了思想教育,其结果是导致了干部思想的僵化或者工作方法的单调,乃至人员思想的松懈和涣散。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注重管理而疏于思想教育的实质是忘却了领导。作为干部既是领导者又是管理者,二者相互渗锤贯通是干部工作的基本内容。以为管理就是领导那就在思想方法上发生了偏差。如果思想上以为市场经济不需要这方面的工作,工作中以管代全那就是从理论到实践都走向了误区。
首先,干部工作的立足点要体现在:各项工作要率先垂范;看人、用人、考核评分计资、培训、生活福利与员工相关的事情要做到“三公“(公平、公正、公开);工作要围绕目的性,对人要帮教在前,讲求实效;针对工作对象要做好调查研究,预测工作效果,展开工作要善于总结,进行效果检验,循环往复循序渐进。
干部要遵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正人和典型引路,正面教育,一分为二的基本工作方法。
运用基本方法,根据瓦检队的管理基础、工作特点和瓦检员的普遍价值取向,按照瓦检员的工作标。准来评定级别即实施分级管理应该是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建立一种有效的员工宏观激励机制。
这就是按照工作标准把瓦检员的工作质量以月累计为单位考核为一、二、三级瓦检员,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使瓦检员下一个月的工资基础依据级别拉开档次有得有失。评定级别后按级别佩带胸章上岗。一级瓦检员有荣誉感与自豪感,二级瓦检员有;紧迫感,三级瓦检员有危机感。可以说这是竞相攀比的群体效应。摆在干部面前的是让一级如何保持和提高,二级如何争取,三级不气‘馁不放弃,主动缩小差距。以此扩大一级瓦检员队伍,达到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