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经济学有个“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为两条边,安全是一条底边,没有底边的支撑,这个三角形是不成立的。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安全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
而构成这三角形的核心也就是它的“核”,应该就是安全文化。由此可见,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安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保证。这是因为,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护生产力,搞好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关于这一点,著名安全经济学家罗云在《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一书中指出: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事故整改产出比,两者的比例为1:5。这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如果我们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注重强调安全文化,那么,这个比例关系将被改写。
北皂煤矿在安全文化管理中,所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它涉及人的安全检查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等,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文化素质。同时,它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充分、科教更加进步”,还是“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其中每一项工作都和安全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那么,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会蒙受巨大损失。
安全文化可以凝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安全文化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爱生命,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感情、意识、情感、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发生趋同性。同时,安全文化可以有效地约束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因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其先进性也体现在以人为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行起来。由此可见,重视安全,早就成为几代人的追求!
北皂煤矿在安全文化管理中,围绕“以人为本、从严治企”的核心理念,坚持“四个第一”:即安全管理是第一决策、第一话题、第一保障、第一要务。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可是,每次事故的出现,都可能在管理上、技术上、素质上找出一大堆原因。但是,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规律的客观性,没有找出其本质原因。没有认识到,一切不安全的行为,都与安全文化、安全理念有关。因为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从一点小事引起的,小事不小,隐患不除,大事肯定要发生。在这一点上,有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足可以证明这一点:就是说,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能够在美国的德克萨斯洲引出“龙卷风”,意在小事经过长时间的放大,会引起大的、质的变化。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只有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潜在规律和内在的不稳定因素,才能重视规律、抓住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才能实现效益的提高。
我们要认识到,安全生产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呈现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所以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任何工作的一时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对安全工作要毫不放松地抓,不厌其烦地抓,抓好每一个过程,抓好每一环节,抓好每一个人,做到全方位地做好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延长安全生产周期。从我们的实际工作来看,只有我们突出解决了三个“怎么干”的问题,我们的安全文化的管理水平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局面。一是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让员工知道应该怎么干;二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让员工知道我要怎么干;三是严格安全管理,通过制度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操作,让员工知道必须怎么干。
二、推行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新境界。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北皂煤矿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和准军事化管理。抓住各级干部这个重点,积极培育文化管理意识,引导各级干部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理念,创新思维、改进方法。以开展“学习型员工”、“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区队”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大力倡导“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建立完善北煤信息网络教育平台、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一日一题”、全员考试、技术比武活动等形式,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引导员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共同的愿景。与此同时,以6S及20项要素为主要内容,在全矿广泛开展了行为养成训练,强力推行准军事化管理。从小事抓起,井上下二人成排、三人成行,戴毛巾、矿灯戴在矿帽上,新工人统一军训,严格10种岗位行为禁忌,推行8类30句文明用语,成立了井上、井下文明督导队,加强日常的文明督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员工素质素养的提高。本着整合、导入、细化、对接的四项原则,突出4E标准、考核标准、奖惩激励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在全矿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看效果,管人看考核,以制度约束人,激励人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有了理念的渗透、制度的保障,北皂煤矿将精细化管理试点单位综采一队作为全矿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突出“高、精、深、严”四字方针,即标准高、精细化、深下去,严要求,综采一队紧紧抓住4E标准体系、奖惩体系、考核体系的关键点,三易其稿,形成体系,融人生产组织全过程,实行ABC卡,实施走动式管理,实现了与原有管理方式方法的很好对接,促进区队管理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员工精神风貌、区容区貌、现场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加大信息化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以技保安,是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
矿井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煤炭工业产业升级的战略性步骤,代表着当今煤炭工业发展的方向。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矿战略、科教兴企战略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生产科技基础薄弱、安全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安全科技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煤矿企业只有依靠科技支持,提高矿井保安水平,才能实现本质上的安全。
而装备了现代化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先进的DLP投影屏幕墙可以显示矿井生产信息、图像、图表等各类监测信息,工业电视网络覆盖了井上下所有关键部位,配合集控系统的使用,实现了海域中央变电所、中央泵房、皮带运输系统等重要场所的无人值守,矿井使用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将安全监测与生产监测两个系统合二为一,融入了十多项国内先进技术,可以动态监测井下所有重要地点的风速、风向、温度、风门、风机等安全环境参数,并通过矿井自动化管理平台实现各类安全生产信息在全矿的资源共享。针对海下采煤的特殊性,矿井开展了以防止海水溃入为重点的安全技术四大课题研究,采用了先进的遥测技术,建立了井上下水情在线监测系统,对矿井水量、水压和水温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