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及问题与对策研究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1月05日

       (2)防水、排水。金属矿山管理中防排水系统的建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①排水系统的供电应采用一级负荷供电;②井下主要排水设备的型号和数量,应能满足井下排水量的需求;③水文地质复杂的矿山,必须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并有水害防治措施;④建立和健全防水排水系统,并具有备用系统。
       (3)采矿与掘进。金属矿山管理中采矿与掘进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是矿山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主要概括为以下6个方面:①矿井井口,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②水文地质复杂的矿山,必须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并有水害防治措施;③根据设计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保留、保护矿柱;④采掘作业必须严格按照采掘设计进行;⑤井巷支护与采场顶板管理能保证作业场所的安全;⑥井巷断面应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措施、设备安装、维修及施工需要。
       (4)防止坠落。金属矿山管理中防止坠落的措施:①竖井与各中段的连接处、天井、溜井、地井和漏斗口必须设有标志、照明、护栏或格栅、盖板等防护措施;②地表陷落区应当明显标志,通往陷落的井巷应当关闭。
    3.6.4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是保证金属矿山安全的重要条件。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采用安全、经济、有效的通风方法,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调节井下气候条件,以保证井下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所以在矿山井下生产过程中应该保证以下几点。
       (1)井下空气。井下空气的质量是影响井下工作环境的主要因素,主要应满足以下3点:①井下采掘工作面风流中氧气不得低于20%[3], CO2不得高于0.5%(体积分数)[3];②入风井巷和采掘工作面的风源含尘量不得超过0.5 mg/ m3;③矿井所需风量要满足工作点的需要。
       (2)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系统是井下空气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矿山应该保障:①矿井应有完善的通风系统,井下作业场所的风质、风量、风速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②采场形成通风系统前不得投产回采;③主要进风流不得通过采空区;④拆除或无通风设备的采场应设栅栏或标记;⑤防止人员进入。
       (3)局部通风。局部通风是为了保障矿井安全及特殊环境工作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①井下炸药库是否有独立的局部通风;②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须配局部通风设备。
       (4)防尘措施。矿山生产过程中,将有大量的粉尘产生,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粉尘浓度:①凿岩必须采取湿式作业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②爆破装卸矿时必须进行喷雾加水;③矿山配备必要的测尘、测风等仪器并按规定校对;④防尘用水统一集中供水,储水量不得少于1个班的用水。
       (5)防火措施。根据矿山安全消防的有关规定,矿山生产应该具备以下消防措施:①消防制度健全,防火、灭火措施得力,消防器材充足;②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筑物、炸药库采取防火措施,备足够的防火器材;③水池的容积和管道应满足消防的需要;④规定专门的火灾信号。
    3.6.5供电与通讯
    供电与通讯设备的可靠性是保证矿山生产顺利完成的必要保证,所以在矿山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供电与通讯作为单独的管理单元进行安全管理,以确保矿山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1)电源电压。矿山企业的重要负荷,如排水、通风、提升设备等,一旦断电,可能发生矿井淹没、有毒有害气体聚积或停罐甚至坠罐等事故。所以电源电压应符合:①供电负荷是否满足矿山正常用电要求;②各作业场所的照明必须使用规定的电源和电压;③矿井供电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不得用于向井下供电。
       (2)保护接地。由于运行过程中可能由于绝缘损坏等原因而发生漏电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矿山供电要求:①36V以上的和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需有保护接地装置;②井下电气设备的过流、接地和检漏保护装置齐全可靠;③井下主接地极不得少于2块,应分别置于2个水井内;④矿用电缆配电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采用有配电电缆的接地芯线与接地网相连;⑤井下接地极、接地母线及接地支线截面积应符合GB50070- 94 的有关规定;⑥检漏保护装置必须灵敏可靠;⑦备有井下、地面配电系统图,井下电器设备装置图,电力、电话、信号的线路图。
       (3)电缆线路。矿山对电缆线路的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电力电缆的选择应该符合有关规定;②照明电缆线路宜采用橡套电缆或塑料电缆;③电缆的铠装或金属外装,均应作防腐处理;④水平或倾斜巷道电缆的悬挂点间距不得超过 3m,竖井的悬挂点距离不得超过6m;⑤电缆与水平水管、风管平等铺设时,电缆在上面,且净距不得小于0.3 m;⑥同一巷道高低电压电力电缆之间的净距不得小于0.1 m;⑦电缆与电话、信号电缆不铺在巷道同一侧,必要时要保持不小于0.3 m的距离。
       (4)检查维修。检查维修是消除危险隐患的必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井下自动保护装置每季检查1次;②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定每季1次;③井下全部接地网电阻测定每季1次;④高压电缆耐压试验、橡套电缆每季检查1次;⑤新安置和长期没用的电气设备,合闸前必须测量绝缘和接地电阻。
       (5)井下照明通讯。照明设备是井下必备装置,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重要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类照明设施:①主要运输巷道、有人行道的斜井及主要巷道交叉点、风门、安全出口、溜井井口、天井井口等易发生危险的地点安装固定的照明装置;②采掘工作面应采用移动式电气照明;③照明灯具采用带防水灯头的普通型灯具;④井下固定照明的单位面积的安装功率及照度标准应符合BG50070- 94的规定;⑤矿井的通讯设施必须完善可靠;⑥井下电气信号,必须同时能发光和发声。
    3.6.6 提升与运输
    地下矿山生产过程中,矿石或废石从采掘作业面运送到仓库、选厂或废石场,各种设备、器材运送到作业地点以及作业人员上下班,都离不开运输和提升工作。运输提升是矿山开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矿山的安全与生产至关重要,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主要应注意提升装置、钢丝绳、内燃车井下运输3个方面。
       (1)提升装置。提升装置是井底和地面承接的主要装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5]:①斜井或竖井的提升设备为正规厂家产品;②矿山提升运输等设备有定期检验报告,并在有效期内;③矿井提升设备有防过卷、跑车、防坠等安全保护装置;④提升系统的供电应采用1级负荷供电;⑤各种运输声响信号装置和通讯设施齐全;⑥提升容器之间及容器与井壁或罐道梁要符合规程要求。
       (2)钢丝绳。钢丝绳是提升容器和提升机、传动动力的重要部件,但也是提升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钢丝绳的使用必须严格符:①提升钢丝绳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及符合安全要求;②提升钢丝绳要定期检测   (3)运输工具。运输主要分为轨道运输和无轨道运输,无轨道运输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主要应符合:①运输机排放的尾气标准符合规定;②各种运输声响信号装置和通讯设施齐全;③运输设备定期维护;④司机持证驾驶,严禁熄火下坡;⑤每台设备配有灭火设施。
    第4章 结 论
    安全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和第一生命,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就安全而言,应该是千线、万线、生命线,安全是主线;有了安全,才能平安;有了平安,才能发展;有了发展,才能和谐。尽管这一显而易见的推理我们人人都懂,但关键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由于重复操作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其余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因此,培养有利于安全的习惯,是减少事故偶然性和概率的重要途径。
      培养安全的习惯,前提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日常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并变成工作中的自觉行为,这就是培养安全的习惯。安全的习惯,说到底就是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是认真地,而不是轻率地;是长久地,而不是临时地;是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把遵章守纪化作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安全的习惯,关键在于理念培养。当一种制度被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准确运用的时候,工作效果就会随之显而易见。培养让制度成为习惯的安全理念,就要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努力使之刻印到每位员工的脑海中,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上,并用各类正、反面的案例来教育引导员工,使之感悟违规操作的害处。
      培养安全的习惯,核心在于行为的养成。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过历练,而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让安全习惯”的行为养成。我们常说落实规章贵在自觉,自觉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有效方法,一旦一种良好的习惯业已形成,远比任何外力所致更富成效。
      总之,培养安全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坚持不懈,需要他人的监督,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养成。培养好习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改掉以前的坏习惯。我们每位员工都应该对照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把遵章守纪化为自觉行动,养成真正安全习惯。
    矿山安全是采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矿山安全工作, 对发展地区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矿山角度上看, 搞好安全工作, 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正处于以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过程中, 仍需要以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来维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加大, 矿山安全事故预报与防治技术相对于矿山开采技术来说处于落后状态, 以致矿山生产环境不断恶化, 矿山安全事故愈来愈严重,且各类可导致矿山安全事故的潜在隐患也在增多。频繁发生的矿山安全事故,给国家、 企业自身以及职工家庭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和关注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安全生产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颁布实施,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监控重大安全隐患, 遏制事故, 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施雄斌,郭忠林,郭朋杰. 我国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铜业工程.2006. 4
    [2] 王信成.矿山安全管理探讨.西部探矿工程,2005(9)
    [3] 邓云峰,吕文生,等.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毛海峰.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8.
    [5] 林大建,周永安,蔡嗣经,等. 小型地下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程度评价系统的分析.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32(5):81- 84.
    [6] 阮琼平,王玉杰,等. 地下金属矿山安全评价体系的探讨.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3):46- 48.
    [7] 王显政,赵铁锤. 安全评价.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