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及问题与对策研究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1月05日

    第3章 我国金属矿山的安全对策措施
    矿山安全管理是防止矿山灾害事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对策。造成矿山灾害事故的直接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矿山生产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而这些直接原因的更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仍然是矿山安全管理。为了防止矿山灾害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应从改进矿山安全管理做起[2]。
    安全综合管理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的特点,它从一个系统的角度考核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起到安全预知的作用,达到提前改善的目的。从这一目的出发,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是安全管理工作是否能更全面、更顺利、更有效进行的关键。
    3.1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最基本保障。安全也是生产力,需要在金属矿山建立多元化的安全投入机制,即国家、企业、社会、个人有机结合的投入机制,其中企业是安全投入的主体,要按规定从成本中列支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强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支持金属矿山的安全设备和技术改造,社会团体及个人公益性投入也是重要方式,同时发展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机制,使安全投入的保障有多种方式和渠道。
    3.2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矿山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要研究矿山安全投资结构的关系,正确认识预防性投入与事后整改投入的关系,尤其要研究矿山安全的减损效益(减少人员伤亡、职业病负担、事故经济损失、环境危害等)与矿山安全的增值效益(即安全的贡献率)之间的关系,用安全经济学理论指导矿山安全生产系统的优化。矿山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借鉴国内外企业经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投入,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如:研究建立GPS与GIS结合的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监测信息系统。矿山安全涉及到隐患的监测、诱因分析、预报、评估、防灾、救灾等各个方面,每个过程和环节都与空间的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如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强度与频度、灾情评估等。GPS技术由于其高精度、全天候及连续观测能力可以对矿山各类安全隐患实行动态、实时监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为矿山提供三维立体空间可视化管理系统。管理者可以利用GIS提供的强大空间分析能力,可建立各种层次和范围的灾害监测平台,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对矿山进行监测和预警。
    3.3加强立法工作
        法律手段是使人们知道必须怎样做,着重解决效力和公正问题,是强制性措施。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立法是进行科学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我国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现状,以《安全生产法》为母法,充分借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针对我国金属矿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金属矿山的法规体系框架,制订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立法规划;在清理现有法规的基础上,分清轻重缓急,加快新法规的起草工作。制定一系列禁止性规范和限制性规范,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使其符合法律法规的法定要求。
    3.4加强教育培训力度
    据统计,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工伤事故占工伤事故总量的80%以上,所以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矿山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企业方针、目标,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在安全教育中首先是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中要反复强调安全生产的意义和目的,让员工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爱惜生命、关注安全、我要安全、安全为我的思想。另外对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常识性问题要充分重视,认真组织学习。如:汽化燃料的爆燃性、炸药危害、工业粉尘的危害、安全用电及交通安全常识和简单的救护知识、消防知识、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明确职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权利,尤其是明确他们权利。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安全工作的关心,积极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使各级领导和职工看到违章行为、违章指挥给人民生命和企业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3.5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
    美国克拉克大学公害评定小组的研究表明,尾矿库事故造成的危害,在世界93种事故、公害隐患中,名列第18位,它仅次于核武器爆炸、神经毒气、核辐射以及其它13种灾害。因此,安监部门应严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的尾矿库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设置和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
    (3)保证尾矿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4)尾矿库的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建设管理;
    (5)建立尾矿库工程档案;
    (6)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责令停止尾矿库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
    3.6矿山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3.6.1管理制度
    矿山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能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有效地保护矿山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矿山企业财产不受损失[3]。金属矿山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矿山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金属矿山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管理机构指标主要有以下4项[4]:①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过安全培训考核,取得安全资格证书;③特种作业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④矿山从业人员按照规定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新工人接受3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金属矿山应具备以下20项管理制度:①安全生产责任制;②安全检查制度;③职业危害预防制度;④安全教育培训制度;⑤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⑥劳保用品发放使用制度;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⑧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⑨设备检修制度;⑩爆破器材管理制度;○11危险源监控管理、隐患治理制度;○12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计划制度;○13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16事故应急预案与演练记录;○17安全生产奖惩制度;○18提升运输管理制度;○19出入井口的安全管理制度;○20溜矿井的安全管理制度。
       (3)个人防护用品[6]。金属矿山管理中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6项指标:①安全帽的配备;②发放合适的工作服;③定期发放口罩;④水鞋的配备;⑤手套发放;⑥照明设施;⑦其他特殊情况下的保护用品。
       (4)技术资料。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应有以下13项金属矿山管理技术资料:①必须有开采设计;②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③矿山总平面布置图;④采掘工程平面图;⑤井下和井上对照图;⑥通风系统图;⑦供配电系统图;⑧防排水系统图;⑨避灾线路图;⑩地质勘探部门的地质报告;○11水质、水位资料;○12矿山设计单位完成的矿山可行性报告;○13以及其他资料。
       (5)安全教育培训[3]。金属矿山管理中安全教育培训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5项指标[3]:①所有职工每年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小于20小时;②对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定期进行考核;③特种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④按有关规定对新职工进行“3级”安全教育,并且考核应合格;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6)事故预防措施。金属矿山管理中事故预防措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主要指标有:①制定和实施本单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②根据隐患整改制度对各类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③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有检测、监控和防范措施,并将应急预案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6.2爆破
    爆破作业是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其作用是利用起爆瞬间放出的能量以达到破碎岩石、掘进和开采的目的。由于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炸药,所以在运输途中,装药和起爆的过程中,未爆炸或爆炸不完全的炸药在装卸矿岩的过程中,都有爆炸的可能;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矿山爆破安全[7]。
       (1)爆破器材管理[3]。金属矿山管理中爆破器材管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①爆破作业必须有设计和作业规程;②有防止爆破作业时危及人身安全和中毒窒息的安全预防措施;③爆炸物品的生产、储存、购买、运输、使用符合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规定,有严格的管理、领用和清退登记制度。
       (2)爆破器材库。金属矿山管理中爆破器材库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①爆破器材库的位置、结构和设施等的设置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②爆破器材位置的安全距离、房屋结构及土围应符合GB6722 的规定;③库区内不准通过高压线及照明线;④消防设施应当齐全;⑤爆破器材的防雷等级应当参照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定的有关规定。
       (3)爆破作业。金属矿山管理中爆破作业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①爆破作业必须按审批的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进行;②爆破时应在有关通道上设岗哨,并有必要的提示标志;③爆破时有警戒信号,打开井盖门,无关人员撤离;④爆破后只有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爆破现场;⑤严禁在残眼上打孔;⑥爆破后爆破员填写爆破记录。
    3.6.3矿井开采
    矿井开采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开采方式,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必须综合应用地质、开拓、掘进、运输、通风、爆破、动力、安全技术及组织管理等科学技术。所以在矿井的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保障矿井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1)安全出口[7]。金属矿山管理中安全出口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①每个矿井至少有2个能独立行人且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其距离不得小于30 m;②矿井的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和各个采区(盘区)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直达地面的出口相通;③井口及行人巷道有明显的安全出口标志;④提升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必须有保障行人安全的梯子间。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