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CNG地下储气井模糊层次分析法安全评价模型

作者:王兴畏 伍劲涛 张玉梅  来源: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5月23日
其中,w11,w12,w13分别表示人员因素中的业务素质、安全意识、工作状态指标对地下储气井安全的人员因素的权重。
同理可分别得到各指标因素对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因素的评判结果:
w21=2.466 2,w22=0.5,w23=0.873 6,
W2=[0.642,0.130,0.228]
w31=2.41,w32=1.357 2,w33=0.305 7,
W3=[0.592,0.333,0.075];
w41=1.442 2,w42=0.793 7,
W4=[0.645,0.355]
式中 W2——指标因素对准则层中的设备设施评判结果
W3——指标因素对准则层中的安全管理评判结果
W4——指标因素对准则层中的环境因素评判结果
② 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汇总各准则层因素与指标层因素对于储气井安全目标的权重,即可以排出各指标因素对储气井安全权重的顺序。以某CNG地下储气井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把相关各指标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并且进行归一化处理,见表3。
 
3.3.5各指标等级隶属度
采用专家调查法,请专家通过考评及现场调研,对项目中的各指标进行打分,然后计算出各个等级中专家人数占总专家人数的比例[6-7],即是各指标等级隶属度ri,j,见表4。
 
3.3.6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由指标层向准则层、目标层逐层确定各层权重分配并进行该层的综合评价[8]。先进行指标层的综合评价,将其所得结果作为准则层的模糊矩阵,再进行准则层次的综合评价,将其所得结果作为目标层的模糊矩阵,再进行目标层次的综合评价。根据表4可以得到对人员因素的评判矩阵R:
 
则综合评判如下:
 
式中 b1——人员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
由b1可以看出,优、良、中、及格、差的隶属度分别为0.386、0.349、0.178、0.067、0.020。由于得到“优”的隶属度最高,为0.386,说明对人员因素的综合评判获得评价“优”的隶属度最高,所以该CNG地下储气井人员因素的评价为“优”。利用式(6)可以分别评价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分别为:
b2=[0.215,0.294,0.456,0.032,0.003]
b3=[0.591,0.304,0.079,0.024,0.002]
b4=[0.497,0.259,0.201,0.037,0.006]
由以上结果可知,各因素获得隶属度最高的评价,设备设施是“中”,而安全管理、环境因素都是“优”。而对于整个CNG地下储气井安全等级的评价则需要利用式(7)进行二次评价:
 
式中A——二次评价的结果
结果为:
A=[0.373,0.302,0.286,0.034,0.005]
最后,利用评价结果等级值,按照加权平均原则将评价结果A进行具体量化,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用E表示。
E=0.373×9+0.302×7+0.286×5+0.034×3+0.005×1=7.008。
3.4 评价结论
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最终的计算的评价结果为7.008,则此地下储气井的总体安全评价值介于7~9范围,根据“大于原则”,说明该CNG地下储气井的安全等级可以评价为“良”。同时,针对安全级别较低的指标制定应对的策略,从而实现对CNG地下储气井安全的整体控制。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CNG地下储气井的安全评价除了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外,还建立了指导地下储气井安全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该模型的优点是: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种安全因素指标集,避免了确定权重时的主观片面性;综合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使主观估计客观化,寻求到了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点;采用比较成熟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较好地解决了工程项目中模糊因素的度量[9]
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CNG地下储气井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减少了评价工作中的随意性。实践证明,该法对实际工程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清友,何霞,孟少辉.CNG地下储气井安全性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5,25(1):138-140.
[2] 李宪莉,由世俊,杨孟军.高压储气井有关问题探讨[J].煤气与热力,2008,28(9):Bl-B4.
[3]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l988:90-105.
[4] 孟宪林,郭威.改进层次分析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1,27(1):34-36.
[5] 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85-130.
[6] 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05-150.
[7] 周泰文.模糊数学基础简明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87-113.
[8] 黄小美,李百战,彭世尼.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管道风险评价[J].煤气与热力,2008,28(2):B13-Bl8.
[9] 陈赘,吴竹青,刘君健.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价[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24(3):44-48.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