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城市供气系统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思考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5月23日

摘要:城市供气系统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作,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本文以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为主线,全面阐述了笔者对预案内涵与结构、预案各组成要件做法、制度化建设及应急保障的思考与看法。
关键词:城市供气;应急预案;编制

    近年来,包括SARS在内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凸现出我国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所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已成为社会各界和各行各业正在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7月又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各地区、各部门做好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原则和要求。作为市政公用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供气系统,安全稳定供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问题;然而,燃气行业的生产工艺及燃气本身具有的易燃、易爆、有害特性又决定了其运营中事故的多发性,对居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和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正确认识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制订城市供气系统应急处置预案[1],已无可回避地摆到各级燃气管理职能部门的面前。

1 应急预案的重要内涵与正确定位
    1.1 预案编制的含义
    城市供气系统应急处置预案是燃气管理职能部门针对突发事故(件)事先制订一套切实、迅速、有效、有序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与行动计划。通过编制预案,可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等因素,从而建立一套以预案为支撑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了燃气管理部门对供气系统事故的处理能力。此外,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则由燃气企业负责编制,并向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1.2 预案性质的定位
    预案编制与安全管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牵涉到建设、质监、消防、安监等多个部门,所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光靠作为行业主管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一家的努力是不够的,应有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当然,建设部门要主动牵头,加强沟通与协调。由此可见,供气系统应急预案应定位于政府专项预案,而不是某一个职能部门预案。
    1.3 预案范围的内涵
    预案在重视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燃气供应环节上的预防与保障。例如:对于以LPG为主气源的广东、福建等地,所需LPG基本依赖进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大,一旦遇到了战争、大灾害等意外情况,很容易导致“气荒”。再如:天然气用气城市在用气高峰期易出现较大缺口,或者由于上游发生其他突发事件造成位居下游的城市供气中断。所以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高度来看待预案的涵盖范围,坚持防事故和保供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 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2.1 明确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供气系统突发事故的鲜明特征就是由于燃气泄漏、爆燃、爆炸等引发重大灾害,或因供应短缺甚至断气导致用气紧张。尤其是位于城乡内部的燃气管道、瓶装供应站等设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事故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预案的编制应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兼顾财产和环境的防护;坚持“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快速反应”的指导思想,将事故应急和预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2.2 结构应完整,内容要翔实
    一个完整预案一般由一个主件和若干个附件构成。主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即: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处置方案、应急程序、善后处理、保障制度等。附件有:组织机构名单、通讯录、燃气厂站平面图、消防设施配置图、站区周边资料、装备清单等。预案的各个组成要件应作到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结构严谨、内容翔实的整体。

3 城市供气系统危险源的确立与评估
    把危险源辨识理念引入编制工作应急预案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从而使后续的应急方案与措施制定获得更好的数据来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2]可参照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进行。
    3.1 危险源的确定
    根据城市供气系统生产贮存燃气的品种、储量、工艺、分布等情况,分析事故多发部位和薄弱环节,确定应急救援的危险源目标,并按其危险陆的大小进行编号和加以图示。
    3.2 潜在危险的评估
    预案对每个已确定的危险源都要做出潜在危险性的分析,预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例如:误操作、设备故障、管道腐蚀、工艺失控、泄漏溢出等;预测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危害和范围。

4 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与做法
    4.1 科学组织预案编制的实施环节
    预案编制需要本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遵循科学严谨的制定进程,经历层层把关的工作环节,以便预案最终的质量能得以保证。必要的编制工作环节包括: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集中力量编制预案;全面搜集资料,做好数据分析;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定稿;组织专家审查,确保预案科学规范;签发预案文件,正式颁布实施等。
    4.2 全面收集资料,重视案例分析
    预案编制涉及到大量的技术参数和历史数据,特别是事故案例,必须把全面搜集资料作为预案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例如:对于一个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储量、区域位置、站区平面图、消防设施分布图、职工三班分布人数等常规资料,还应了解清楚距站区围墙外不同设定距离(如200m内、500m内)范围内的工厂居民情况、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主导风向和历年水文地质数据等。
    4.3 设立指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预案设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目的是在事故行动中起到发布和解除救援命令和信号、协调各方作战、制订应急对策、处理后方支持的核心作用。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通常设在建设部门。指挥部内部根据不同的分工进行分组,每个分组职能由一个对应的管理部门来完成,其他有关部门提供支持。比如:综合协调组以建设部门为主,抢险控制组则由消防部门负责等。这样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各个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专长,同时又能密切配合,保证指挥部运作有序。指挥部的成员,除部分固定人员外,其它平时可以分散于各个职能部门和燃气企业;一旦事故救援工作开始,他们必须立刻聚集起来,赶赴现场,参加到指挥部下设的综合协调组、抢险控制组、专家技术组、医疗救助组、后勤保障组等岗位中去,组成一个凝聚力强的救灾团队。在预案中,领导小组、指挥部及其内设分组都应定人定岗,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建立有效的协同作战机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