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必须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符合《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方可从事溶解乙炔生产活动。
3. 溶解乙炔企业必须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安全评价的依据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溶解乙炔生产充装安全管理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
溶解乙炔气瓶阀(GB10879-89)
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91)
溶解乙炔充装规定(GB13591-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劳锅字[1993]4号)
次氯酸钠溶液(GB 19107-2003 )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
溶解乙炔(GB6819-2004)
小容积溶解乙炔气瓶(GB16164-1996)
碳化钙(电石)(GB10665-2005)
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7266-1998)
工业丙酮(GB6026-199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
往复活塞乙炔压缩机技术条件(JB/T9103.1-1999)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溶解乙炔设备(JB/T8856-2001)
溶解乙炔气瓶(GB11638-2003)等。
4. 溶解乙炔企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资质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资质证书。从企业负责人到一般从业人员,都必须正确认识乙炔的危险危害性,掌握乙炔生产安全管理方法和岗位安全操作方法,了解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正确处理方法,熟悉溶解乙炔生产、充装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新工人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厂级、部门、班组),复岗、换岗人员的部门、班组二级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工艺设备更新、事故发生后的特殊教育。主要内容有:安全生产法规、厂纪厂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各种危化品理化性质及防护知识;事故案例分析;工艺流程、岗位责任制及各类操作规程等。每个星期六是本公司的安全培训日,公司全体员工必须参加。溶解乙炔企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5. 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必须落实溶解乙炔安全防范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严格控制各种点火源,及时检查和处理泄漏,设置有关安全防范设施装置,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落实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管理措施。溶解乙炔企业通过建站、取证等各项验收、考核,大多数企业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检修规程、化验分析规程及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等制订得比较齐全、完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作业人员有时为了赶时间、抢进度、图方便,存在着野蛮装卸,设备带病运转,违反工艺规定超压、超温超速生产,检修时置换和分析不到位,气体泄漏不及时处理,防火、防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违章、违纪现象。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防火、防爆制度执行问题。其实在溶解乙炔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低压乙炔的氧化爆炸,还是高压乙炔的分解爆炸,都与点火能有直接关系,杜绝点火能的出现是防止溶解乙炔生产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预防措施。生产场所穿、脱工作服,气瓶搬运时野蛮装卸,设备检修时用金属物件敲打设备,急速开、关阀门,车辆进入现场不带熄灭罩,作业场所接、打手机,电气老化、接触不良不及时维修等,这些常见现象都为各种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点火能。因此,为确保安全生产,特提出以下几点个人的浅见,供大家参考:
(1)含氧量测定方面,为了避免含氧量超标引起氧化爆炸或燃烧。本公司规定在投料时,检修时在同一地点同时使用双人俩台测氧仪测定含氧量,使含氧量达到小于2%的国家标准方可操作。
(2)为避免绝热高压压缩引起的分解爆炸,高压系统的任何阀门操作时,必须要缓慢开启,不能过快开启和关闭阀门,避免引起乙炔气体的绝热压缩造成分解爆炸。同时高压乙炔管道需要安装三级阻火装置,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
(3)乙炔设备检修前,特别是高压系统一定要先进行泄压待压力与空气压力时方可开启阀门,而且在泄压时必须缓慢。若带压直接放空会产生高压乙炔气体在放空管口高速释放产生大量热量引起燃烧和爆炸从而进入设备引起设备爆炸。
(4)静电是乙炔的安全隐患之一,本公司做了许多工作消除静电,在每个车间安装静电消除器,乙炔管道必须可靠接地,每只乙炔钢瓶充装软管多进行电阻测定达到国家标准。
安全管理工作中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应牢记血的教训,在忙生产的时候忽忘安全生产,在求效益的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通过严格的管理,经常性的检查,必要的奖惩等,切实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各项制度、规程执行落实到位。
6. 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必须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对乙炔生产场所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编写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有应急救援专业人员,配备必要器材、设备,开展定期演练,使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具备事故应急救援作战能力,能及时控制及消除事故后果,减少突发事故对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失和对从业人员的伤害。
注释
【1】溶解乙炔充装安全措施可参见《溶解乙炔企业安全评价》(机械工业溶解乙炔设备科技情报网,《乙炔设备及使用》,2004年第2期总62期)一文的有关内容。
参考文献:
【1】 郑一方,《安全生产管理》.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1年2月
【2】 钱逸.吕忠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基础》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年11月
【3】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瓶标准及法规汇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10月
【4】 徐洪军等,《职工安全生产知识读本》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年2月
【5】 吴更安等,《企业安全生产法定职责》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