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确保教材建设高质量的同时,还应根据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大纲要求,形成规范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教学课件等。
在课件的制作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使教学信息以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和表述出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充分使用播放相关新闻和录像的教学形式。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相同的时间里传授了更多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3 充分利用仿真教学实验室资源
西南石油大学在2008年建成了油气储运仿真教学实验室,油气储运仿真教学实验室包括有原油管道仿真教学系统、油库仿真教学系统、油气储运工艺流程演示系统,初步构成了覆盖储运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实验系统。
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学中,利用庆铁线运行仿真培训系统,模拟管道关泵、关阀、堵塞、泄漏工况,使学生了解输油管道在事故工况下,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产生水击的危害,以及维持输油管线正常运行的方法。
利用油库仿真教学系统,在事故工况模拟操作界面,选择事故作业类型,然后依次点击“计算稳态流量”、“初始化”、“事故停泵”(“事故关阀”),开始模拟。了解油库在事故工况下,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保证油库正常运行的方法。
在该实验室内完成了目前在现场生产实习所无法完成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尽量拟真的环境和场景中进行认识和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专业知识。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形成“习题训练、上机训练、期末考试”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对每位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作业情况给出习题训练成绩,以10%的比例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对学生的上机实验的表现情况和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上机训练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期末考试以开卷考核的形式,以70%的比例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
在习题训练和期末考试中,部分利用分析具体案例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使考试的内容不再全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点。通过案例来考试,答案不会是唯一的,只要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后,得出合情合理、措施方法完善的答案即可。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系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石油工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3]。
参考文献
[1] 邓演雯,陈秋华,吴声怡,曹仁稳.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3,3:56-58.
[2] 吴良英.探究安全用电事故案例分析的教学应用[J].煤炭技术,2009-7,7:157-158.
[3] 吴晓南.《燃气燃烧与应用》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教育研究.2008.1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