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主要危险与有害因素预防措施4.1 反应器火灾爆炸预防措施
为防止反应器火灾爆炸事故,应具备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1)在丙烯腈氧化反应系统设有报警、自动停车和紧急停车设施,防止由于突然停电、停水、停仪表空气而发生高温烧坏催化剂或设备的危险;
(2)装置的开车、停车、检修及事故状态下的排放气均集中到火炬气总管中,引至高架火炬焚烧,火炬设长明灯;
(3)反应器的冷却水泵输送的脱盐水可以撤出反应热,若遇断电停泵,会使反应器爆炸,反应器撤热用泵2用1备,供电电源设双回路,并有可靠的备用电源;
(4)反应器设氮气吹扫管道,其集气室和出料管道设蒸汽接管,当系统中出现爆炸性混合物时注入蒸汽,也是停车后保证系统安全的措施。
(5)针对装置生产过程中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大量存在,具备燃烧、爆炸三要素,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应编制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2 防止氢氰酸毒物伤害防范措施
为防止氢氰酸中毒事故,应采取以下防毒措施:
(1)氢氰酸是剧毒物质,属于极度危害的I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很低浓度的吸入即可引起全身各种中毒反应,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氰化氢气体或高浓度氢氰酸液体经皮肤迅速吸收入体,即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严重的中毒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心跳停止。氢氰酸又是不稳定物质,当混入水、碱及铁屑等杂质时易分解、聚合,此过程是放热反应,会引起爆炸。所以,在装置内不应设氢氰酸的储存容器,以免发生泄漏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
(2)氢氰酸设有多条出路,正常状况下送丙酮氰醇装置和氰化钠装置进行加工处理,发生故障时,送焚烧炉或火炬烧掉,尽量避免危险。火炬应设常明灯,焚烧炉应采用常燃烧嘴燃烧氢氰酸,并设工业电视监视。
(3)在可能有氢氰酸泄漏的地方设有固定式氢氰酸气体检测仪,如在回收、精制、火炬、焚烧炉等设备区处;巡回检查工人应配备便携式氢氰酸检测报警仪。
(4)氢氰酸取样点应设在易于取样和能迅速撤离的场所。取样阀采用铁箱加锁保护。
(5)氢氰酸管道应有坡度,不得出现袋状,应少用阀门,避免死角。输出装置的液态氢氰酸管道应有冷冻盐水伴管。
(6)含有氢氰酸物料的设备和管道不得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
(7)脱氢氰酸塔系统宜采用屏蔽泵或磁力泵,防止氢氰酸从泵的动密封处泄漏。
(8)因氢氰酸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非常容易聚合,为防止聚合,脱氢氰酸塔和丙烯腈精馏塔应有加入阻聚剂的设施。
(9)阻聚剂泵应有可靠的备用电源,防止断电停泵,醋酸供应中断,氢氰酸可能发生聚合放热,造成严重的事故。
(10)氢氰酸的闪点为一18℃ ,属易燃物料,所以储存物料的容器应采取氮封。
(11)脱氢氰酸塔、成品塔的安全阀人口设连续吹氮设施,防止丙烯腈、氢氰酸等聚合物粘堵管道、阀座。
(12)氢氰酸以及丙烯腈的输送管道上不得使用玻璃转子流量计和玻璃视镜。
(13)应在装置内设置明显、易于发现的风向标。
(14)丙烯腈、氢氰酸、乙腈、丙烯、氨等的采样宜采用循环密闭系统。
(15)精制泵房、合成泵房、成品泵房应设有机械排风和事故排风措施,改善作业环境条件。
(16)宜在取样点附近设置防中毒、防泄漏警示标志牌。
(17)为特定岗位配备防毒面具,送风呼吸器;装置内如发生人身中毒或伤害事故,立即脱离现场送往单元急救室。
(18)装置应针对可能发生的急性中毒事故编制急性职业中毒预防和救援预案,预案的编写满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关于实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重大化学危险源管理的通知》[化督发(1997)459号]中“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提纲”的11项内容的要求。
5 结束语
虽然,反应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氢氰酸的毒物危害性较大,通过采取上述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设施,使火灾爆炸危险性和毒物危害性大为降低,达到“允许的限度”,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使危险源和危害源得到较好的控制。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还应做到加强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强化对这些岗位的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
参考文献
1 周国泰, 吕海燕,张海蜂.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 高维民.石油化工安全卫生监督指南. 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
3 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汇编.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印发,1997
4 刘相臣,张秉淑.化工装备事故分析与预防.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