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避险的方法
当作业场所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如果能采取正确的现场应急、逃生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死亡及出现后遗症的可能性。因此,每个职工都应熟悉急救、逃生方法,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自救互救。
1、及时发现危险征兆
事故发生之前,作业现场往往会出现某种异常现象。如有异常声响、振动、特殊气味,警报装置发出报警信息等。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注意现场的状况,及时发现出现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从这些异常情况中判断出危险征兆。
2、采取应急对策
迅速反应和采取正确的措施,是转危为安的关键。通常的应急对策是:及早发现现场的危险征兆,赢得时间;迅速查明危险所在的部位,正确判断危险出现的原因;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危险,或及时报告。如果判断事故即将发生,来不及报告时,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故(如火灾、爆炸等)局部发生时,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要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迅速避险。
3、掌握转危为安的法宝
危险应急的根本目的就是转危为安。如何才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就要求现场人员首先要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然后采取对策,见机行事。很多情况下,如果对异常情况或者危险征兆判断准确,处理措施得当,就会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对危险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毒气泄漏时的避险与逃生
化学品毒气泄漏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一旦出现泄漏事故,往往引起人们的恐慌,处理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发生毒气泄漏事故后,如果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泄漏,则应迅速报警并选择安全逃生。不同化学物质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出现泄漏事故,其自救与逃生的方法有很大差异。若逃生方法选择不当,不仅不能安全逃出,反而会使自己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1、安全撤离事故现场
(1)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不可恐慌,按照平时应急预案的演习步骤,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撤离。
(2)从毒气泄漏现场逃生时,要抓紧宝贵的时间,任何贻误时机的行为都有可能给现场人员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当现场人员确认无法控制泄漏时,必须当机立断,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快速撤离现场。
(3)逃生要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具。如果现场没有防护用具或者防护用具数量不足,也可应急使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进行逃生。
(4)沉着冷静确定风向,然后根据毒气泄漏源位置,向上风向或扬侧风向转移撤离,也就是逆风逃生;另外,根据泄漏物质的密度,选择沿高处或低洼处逃生,但切忌在低洼处滞留。
(5)如果事故现场已有救护消防人员或专人引导,逃生时要服从他们的指引和安排。
2、提高自救与逃生能力
在毒气泄漏事故发生时能够顺利逃生,除了在现场能够临危不惧,采取有效的自救逃生方法外,还要靠平时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知识的掌握和防护、自救能力的提高。因此,接触危险化学品的职工,应了解本企业、本班组各种化学危险品的危害,熟悉厂区建筑物、设备、道路等,必要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报警或选择正确的方法逃生。同时,企业应向职工提供必要的设备、培训等条件,通过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识别化学品安全标签,了解有毒化学品安全使用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所接触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急救措施。企业还应制定和完善毒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让每一个职工都了解应急方案,掌握自救的基本要领和逃生的正确方法,提高职工对付毒气泄漏事故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和处理。
另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毒气泄漏可能的企业,应该在厂区最高处安装风向标。发生泄漏事故后,风向标可以正确指导有关人员根据风向及泄漏源位置,及时往上风向或侧风向逃生。企业还应保证每个作业场所至少有两个紧急出口,出口和通道要畅通无阻并有明显标志。
三、火灾时的避险与逃生
火灾的发生往往是瞬间的、无情的,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火灾现场安全撤离,成为减少火灾事故中人员伤亡的关键。因此,多掌握一些自救与逃生的知识、技能,把握住脱险时机,就会在困境中拯救自己或赢得更多等待救援的时间,从而获得第二次生命。
1、遇到火情时的对策
(1)火势初期的对策。如果发现火势不大,未对人与环境造成很大威胁,其附近有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自来水等,应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将火扑灭,不可置小火不顾而酿成火灾。
(2)火势失控后的对策。若火势失去控制,不要惊惶失措,应冷静机智地运用火场自救和逃生知识摆脱困境。心理的恐慌和崩溃往往使人丧失绝佳的逃生机会。
2、建筑物内火灾的避险与逃生
(1)沉着冷静,辨明方向,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大火,首先要使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果断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如果火灾现场人员较多,切不可慌张,更不要相互拥挤、盲目跟从或乱冲乱撞、相互践踏,造成意外伤害。
撤离时要朝明亮或外面空旷的地方跑,同时尽量向楼梯下面跑。进入楼梯间后,在确定下楼层未着火时,可以向下逃生,而决不应往上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如果现场烟雾很大或断电,能见度低,无法辨明方向,则应贴近墙壁或按指示灯的指示,摸索前进,找到安全出口。
(2)利用消防通道逃生。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强热作用使电梯部件变形而“卡壳”将人困在电梯内,给救援工作增加难度;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极易被吸入其中,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因此,火灾时千万不可乘普通的电梯逃生,而是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消防通道、有外窗的通廊。此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台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
如果逃生要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为避免浓烟呛入口鼻,可使用毛巾或口罩蒙住口鼻,同时使身体尽量贴近地面或匍匐前行。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时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尽量佩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体裹好,再冲出去。
(3)寻找、自制有效工具进行自救。有些建筑物内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火场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烟火封堵,在救援人员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成简易救生绳,有条件的最好用水打湿,然后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还可以沿着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的凸出物滑到地面安全逃生。
(4)暂避较安全场所,等待救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或已知房间被大火或烟雾围困,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否则火焰与浓烟会顺势冲进房间。这时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条塞住门窗缝隙,或者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并不停拨水降温,同时用水淋透房间内可燃物,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间内,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5)设法发出信号,寻求外界帮助。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站在阳台或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向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利用敲击金属物、大声呼救等方式,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另外,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都是沿墙壁摸索前进,所以当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同时,躺在墙边也可防止房屋结构塌落砸伤自己。
(6)无法逃生时,跳楼是最后的选择。深处火灾烟气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入恐怖之中,这种恐慌的心理极易导致不顾一切的伤害性行为,如跳楼逃生。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人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者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非跳楼即被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即使已没有任何退路,若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也要冷静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
跳楼也要有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免费资料关注公众号:安全生产管理;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抓住窗台或阳台边沿使身体自然下垂,以尽量降低身体与地面的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3、矿井发生火灾时如何避险与逃生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现场人员要保持镇静,并尽力进行灭火。如果火灾范围很大,或者火势很猛,现场人员已无力扑灭,就要进行自救避灾。由于矿井环境的特殊性,因此积极进行自救避险显得极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迅速戴好自救器,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按照平时应急方案的演习步骤,有秩序地撤离火灾现场。
(2)位于火源进风侧人员,应迎着新风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人员,如果距火源较近且火势不大时,应迅速冲过火源撤到进风侧,然后迎风撤退;如果无法冲过火区,则沿回风撤退一段距离,尽快找到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再撤退。
(3)如果巷道已经充满烟雾,也绝对不能惊慌,不能乱跑,要迅速地辨明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俯身摸着铁道或铁管有秩序地外撤。
(4)如果实在无法撤出,应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构建临时避难硐室,尽量隔断风流,防止烟气侵入,然后静卧待救。
(5)所有避灾人员必须统一行动,团结互助,共同渡过难关。
4、提高自救与逃生能力
(1)熟悉周围环境,记牢消防通道路线。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场所环境和居住所在地的建筑物结构及逃生路线要做到了如指掌;若处于陌生环境,如入住宾馆、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务必要留意疏散通道、紧急出口的具体位置及楼梯方位等,这样一旦火灾发生,寻找逃生之路就会胸有成竹,临危不惧,并安全迅速地脱离现场。
(2)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意积累和提高各种安全技能,才能使自己面对险境时保持镇静,得以生存。因此,有火灾隐患的单位或其他有条件的单位,应集中组织火灾应急逃生预演,使人们熟悉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惊惶失措、走投无路,使每个人都能沉着应对,从容不迫地逃离险境。这也是人们能从火场逃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3)保持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消防通道、紧急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确保其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封闭上锁。任何人发现任何地点的消防通道或紧急出口被堵塞,都应及时报告公安消防部门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