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钢铁企业应如何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1月04日

  4.关键岗位的确定和责任划分

  作为应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应委派一名现场事件管理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处理事故。现场事故管理者应从服装或帽子的穿戴上很容易辨认。

  现场事件管理者应做到如下几点:①评估事件的规模(为内部和外部应急机构);②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③在消防队到来之前,没有必要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活动;④安排寻找受伤者;⑤安排重要工人撤离到集中地带;⑥设立与应急中心通讯的联系点;⑦在现场主要管理者到来之前担当起其责任;⑧若有要求,应给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现场主要管理者的责任如下:①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②在受影响以外的地方,尝试进行设施的直接操作控制;③继续复查和评估事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决定事情可能的发展过程;④指导设施的部分停车,并与现场事件管理者和关键工人配合,指挥这些设施的现场撤离;⑤确保任何伤害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⑥与消防人员、地方当局和政府监察员取得联系;⑦在设施内实施交通管制;⑧对保持紧急情况的记录做出安排;⑨给新闻媒介发送有权威的信息;⑩在紧急状态结束之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

  当应急计划确定其他由工人承担的主要任务时(如急救人员、大气监测人员、照顾受伤人员),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这些工人知道他们准确的任务。

  5.现场措施

  现场应急计划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以减少伤害。企业管理部门应在应急计划中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在现场能采取合适的措施和决定。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在应急计划中怎样进行下列各方面的工作:①非相关工人可沿着具有清晰标志的撤离路线到达预先指定的集合点;②指定某人记录所有到达集合点的工人,并将此信息告之应急控制中心;③指定控制中心某人核对与事故有关的那些人到达集合点的名单,然后再核对那些被认为是在现场的人员名单;④由于节日、生病和当时现场人员的变化,需根据不在现场人的情况,更新应急控制中心所掌握的名单;⑤安排对工人进行记录,包括其姓名、地址,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并定期更新;⑥在紧急状态的关键时期,授权披露有关信息,并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该信息的惟一出处;⑦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恢复步骤中应包括对再次进入事故现场的指导。

  6.规划关闭设施程序

  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对于复杂设施的应急计划充分考虑他们不同部分的内部关系,这样当需要时,停车可依次进行。

  7.应急程序演习

  一旦应急计划被确定下来,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让所有工人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人员都知道。企业管理部门应对应急计划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应包括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和撤离步骤两部分。

  8.计划评估与修订

  在制定计划和演练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包括相应的安全小组一起参与。企业管理部门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参加应急计划的演习和操练,与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监察员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每一次演练后,企业管理部门应核对该计划是否被全面检查并找出不足和缺点。企业管理部门应在必要的时候修改应急计划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这些修改应让所有与应急计划有关的人知道。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现实要求,也是切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企业的每一个安全管理者,每一名职工,都应该参与到这个体系中来,成为其中的一员,才能从思想上,意识上实现升华,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理想境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