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配电箱及开关箱的质量和设置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规范第七章规定。
3、施工现场用电人员的职责
⑴认真学习并掌握施工用电安全规范,并严格贯彻执行。
⑵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有关设备的性能。
⑶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穿戴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⑷保护设备的所有线路和开关箱完好,发现问题,及进报告。
⑸设备停用应先断电,锁好开关箱。
⑹搬移用电设备应在切断电源,并作适当处置后,方可进行。
4、定期检查施工临时用电工程的定期检查时间,英目部每天一次;基层公司每月一次。基层公司检查时,应复查接地电阻值。昨时用电工程检查应分部分项进行;对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办理复查验收手续。
5、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应包括:
⑴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修改资料;
⑵技术交底资料;
⑶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⑷电气设备的试验检查和调试记录;
⑸接地电阻测定记录;
⑹定期检查、复查记录;
⑺电工维修工作记录。
三、物体打击事故预防措施
物体打击主要是高处坠落或地面物体坠落至基坑、糟造成的伤害事故,针对此特点的预防措施主要有管理措施、防落物或飞测物伤人措施和防护措施三方面。
1、管理方面的预防措施
⑴文明施工。施工现场达到《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
⑵设置警戒区。下述作业区域应设置警戒区:脚手架搭设或拆除、桩基作业处、钢模板安装拆除、预应力钢筋张拉处周围以及建筑物拆除周围等。设置的警戒区应由专人负责警戒,严禁非作业人员穿越警戒区或在其中停留。
⑶避免交叉作业。施工计划安排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同一垂直直线内的立体交叉作业。无法避免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有阻挡上面坠落物体的隔离层,否则不准施工。
⑷模板安装与拆除。模板的安装和拆除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作业业。2m以上高处作业应有可靠的立足点,不要在被拆模板直下方作业,拆除时不准留有悬空的模板,防止掉下砸伤人。
2、预防物体坠落或飞溅的措施
⑴脚手架。施工层应设1.2m防护栏杆和18cm高档脚板。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式安全网,网间不应有空缺。脚手架拆除时,拆下的脚手杆、脚手板、钢管、扣件、钢线绳等材料,应向下传递或用绳吊下,禁止投扔。
⑵材料堆放。材料、构件、料具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位置堆放整齐,做到工完场清。
⑶上下传递和件禁止抛掷。
⑷往井字架、龙门架上装材料时,把料车放稳,材料堆放稳固,关好吊笼安全门后,应退回到安全地区,严禁在吊篮下方停留。
⑸起重运输。运送易滑的钢材,绳结必须系牢。起吊物件应使用交互捻制的钢丝绳,钢丝绳如有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异常现象,应降级使用或报废。严禁用麻绳起吊重物。吊装不易放稳的构件或大模块应用卡环,不得用吊钩。禁止将物件放在板形构件上起吊。在平台上吊运大模板时,平台上不准堆放无关料具,以防滑落伤人。禁止在吊臂下穿行和停留。
⑹深坑、槽施工。四周边沿在设计规定范围内,禁止堆放模板、架料、砖石或钢筋等材料。深坑槽施工所用材料均应用溜槽运送,严禁抛掷。
⑺现场清理。清理各楼层的杂物,集中放在斗车或桶内,及进吊运到地面,严禁从窗内往外抛掷。
⑻工具袋(箱)。高处作业人员应配带工具袋,装入小型工具、小材料和配件等,防止坠落伤人。高处作业所用的较大工具,应放入楼层的工具箱。砌砖使用的工具应放在稳妥的地方。
⑼拆除工具。除设置警戒的安全围栏外,拆下的材料要及时清理运走,散碎材料应用溜放槽顺槽溜下。
⑽防飞溅物伤人。圆盘锯上必须设置分割刀和防护罩,防止锯下木料被锯齿弹飞伤人。
3、防护措施
⑴防护棚。施工工程领近必须通行的道路上和施工工程出入口处上方,均应搭设坚固、密封的防护棚。
⑵防护隔离层。垂直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有效的隔离层,防止坠落物伤人。
⑶起重机械和桩工机械下不准站人或穿行。
⑷安全帽。戴好安全帽,是防止物体打击的可靠措施。因此,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戴好符合安全标准,具有检验合格证的安全帽,并系牢帽带。
四、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加强机械管理
⑴全面贯彻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⑵正确使用机械。应按机械设备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准使用。新购置的或大修后的机械设备执行《建筑机械走合期使用规定》。
⑶安全装置不准随意调整和拆除。这些装置有自动控制机构、力矩限制器、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严禁用限痊装置代操纵机构。
⑷测试与试运转。新购或经过大修、改装和拆卸后重新安装的机械设备,必须按原厂说明的要求和《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测试和试运转。
⑸维修保养。所有机械设备都要切实做到班前、班后的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对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机械设备,应禁止使用。
⑹不得超载起重。起重机械必须按规定的起重性能作业,不得超载荷和起吊不明重量的物体。
2、搅拌机伤害的预防
⑴作业前检查。空车运转,检查搅拌筒或搅拌叶的转动方向,各工作装置的操作、制动、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⑵进料与运转。进料时,严禁将头或手伸入料斗和机架之间察看或探模;运转中不得用手或工具等物伸入搅拌筒内扒料出料。
⑶进料斗安全规定。料斗升起时,严禁在其下方工作或穿行。作业后,应将料斗降落到料斗坑,如清理料斗或其他作业需要升起料斗时,应用链条扣牢。
⑷机械操作人员。应穿三紧式工作服,女同志应戴护发帽。搅拌机运转时,不准作擦拭、注油、紧固螺栓等作业。
3、超生机伤害的预防
⑴路基或机座、轨道。和种起重机和施工电梯的机座轨道或路基均应符合相应规定。
⑵作业环境。作业前,必须对工作现场环境、道路、架空电线、建筑物以及构件重量和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作业时,应有足够的工作场地,起重臂杆起落及回转半径内无障碍物。起重机作业时,重物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或通过。
⑶严禁用非载人起重机载运人员。
⑷起重机装拆。必须选择具有起重机装拆许可证的队伍从事装拆作业,装拆时必须按原厂规定进行,并制定安全作业措施,有技术和安全人员在场监护。
⑸满载起重的规定。起吊满载荷或接近满载荷时,应先将重物品起离地面20-50cm ,然后停止提升,并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衡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再行提升。对于有可能晃动的重物,必须栓拉绳。
⑹非正常起重的规定。严禁使用起重机进行斜拉、斜吊和起吊地下埋设或凝结在地面上的重物。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构件和模板,必须全部松动后方可起吊。
⑺起重动作的鸣声示意。操作人员在进行起重机回转、变幅、行走和吊钩升降等动作前,应鸣声示意。
4、其他机械伤害的预防
⑴卷扬机
A、安装。基座必须平衡牢固,设置可靠的工作棚。操作人员的位置应能看清指挥人员和起吊的物件。
B、起身转动部分的防护。卷扬机的外露转轴、皮带、齿轮和卷筒等转动部分,均应设防护帽、防护罩,以防止发生绞伤事故。
C、试运行。卷扬机安装好后应试运行,检查安装的稳固性、机件连接、刹车制动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完好性,电气线路与绝缘以及场地视线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试运转合格后方可使用。
D、作业前准备。卷扬机与地面固定情况,防护设施、电气线路、制动装置和钢丝绳等全部合格后方可使用。
E、作业中的规定。任何人不得跨越正在作业的卷扬机钢丝绳。物件提升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休息或停电时,物件或吊笼应降至地面,停电时还应切断电源。
⑵钢筋切断机
A、启动作业条件。启动前,必须检查切刀应无裂纹,刀架螺栓紧固,防护罩牢靠。然后用手转动皮带轮,检查齿轮啮合间隙,调整切刀间隙。启动后,先空运转,检查各传动部分及轴承正常后,方可作业。
B、钢筋切断。机械未达到正常转速时不得断料。切断必须使用切刀的中下部位,紧握钢筋对准刃口迅速送入,手要离开剪刀。切断短料时,手和切刀之间距离应150mm以上,如手握端短于40mm时,应用套管或夹具将钢筋短头压住或夹牢。
⑶木工机械
A、机况要求。机械应保持清洁,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各部分连接紧固,各种刀具不得有裂纹破损。
B、运行中的规定。不准跨过机械传动部分传递工件、工具等。排队故障、拆装刀具时,必须待机械停稳后,切断电源,方可进行。
C、平面刨(手压刨)操作规定。刨料时,手应按在料的上面,手指必须离开蚀口150mm以上。严禁用手在木料后端送料及跨越刨口进行刨削。严禁戴手套操作。被刨木料的厚度小于30mm,长度小于400mm时,应用压板或压棍推进。厚度在15mm、长度在250mm以下的木料,不得在平刨上加工。